国家大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旧金山歌剧院联合制作歌剧《安德烈·谢尼埃》于2015年1月在英国皇家歌剧院首演。这是国家大剧院与英国、美国这两家著名剧院联合制作的第一部歌剧,也是这部经典的真实主义歌剧在中国舞台的首次亮相。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首席指挥吕嘉执棒,以导演手法多样,热衷于歌剧传统制作而闻名世界的歌剧导演大卫·麦克维卡执导。活跃在世界歌剧舞台的中外歌唱家卡曼·查涅夫、莫华伦、阿玛丽莉·尼扎、孙秀苇、阿尔贝托·卡扎雷、袁晨野等领衔,共同演绎这部法国大革命时期英雄诗人的爱情传奇。此外,这一版本的制作严格遵循真实主义美学原则。主创艺术家经过了大量的历史考证,在舞台上以写实的手法,还原18世纪法国贵族生活与革命场景。


指挥家吕嘉讲解剧中音乐

  歌剧《安德烈·谢尼埃》是与普契尼活跃在同一时代的意大利作曲家翁贝托·焦尔达诺于1896年创作的一部真实主义歌剧。该剧根据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法国诗人安德烈·谢尼埃的生平事迹改编而成。全剧以安德烈·谢尼埃、贵族小姐玛达莱娜、革命者杰拉尔德的爱情为主线,颂扬了大爱无疆的精神。与此同时,全剧以写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大革命刚刚爆发时,法国贵族与平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大革命进入到“恐怖统治时期”,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对于安德烈·谢尼埃等所谓的“人民公敌”的屠杀。在音乐上,翁贝托·焦尔达诺赋予全剧优美抒情的旋律,“国家的敌人”、“我的母亲被杀了”、“像五月晴丽的日子”等咏叹调与谢尼埃与玛达莱娜的二重唱,经久流传。同时,作曲家还用了当时法国的革命歌曲,富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全剧管弦乐的效果令人激动,仿佛把人带到那个充满了激情和热狂的时代。


作曲:翁贝托·焦尔达诺
指挥:吕嘉
导演:大卫·麦克维卡
舞美设计:罗伯特·约翰斯
服装设计:詹妮·蒂拉曼妮
灯光设计:亚当·西尔弗曼
编舞:安德鲁·乔治
复排导演:托马斯·格斯里
合唱指挥:马泰奥·萨尔维米尼

主演:
安德烈·谢尼埃(男高音):卡曼·查涅夫、莫华伦    
玛达莱娜(女高音):阿玛丽莉·尼扎、孙秀苇
杰拉尔德(男中音):阿尔贝托·卡扎雷、袁晨野      
贝尔茜(女中音):朱慧玲
伯爵夫人/玛德隆 (女中音):郭燕愉

特邀芭蕾舞演员:
牧羊女:侯宏澜
牧羊人:塔米拉


  这部歌剧以安德烈·谢尼埃为主人公,以大革命为背景。
  爱国诗人安德烈·谢尼埃在伯爵夫人的舞会上赋诗抒发对祖国之爱、反对暴政、反对压迫穷人的诗歌,吸引了伯爵夫人的女儿玛达莱娜。舞会上的仆人杰拉尔德也暗恋着玛达莱娜,但因身份悬殊,只能望着身影感叹。杰拉尔德是一个革命主义者,对贵族生活充满了仇恨。在舞会进行中,当他听到外面传来人群的怒吼声时,猛然打开门窗,让饥肠辘辘的农民们顿时蜂拥而入。随后,杰拉尔德脱下仆人制服,和他的父亲加入到人群中离开了。
  革命爆发后,玛达莱娜过着危险的生活。谢尼埃也因写了指责罗伯斯庇尔的文章被开除出革命党,并且遭密探监视。玛达莱娜的侍女贝尔茜伪装成妓女告诉谢尼埃,玛达莱娜今晚会在马拉雕像边与他会面,却被密探听到了。两人见面在互相倾诉爱情之际,杰拉尔德和密探出现,并想逮捕玛达莱娜。谢尼埃与他决斗,杰拉尔德受了重伤。
  密探向杰拉尔德献计,可以逮捕谢尼埃并引出玛达莱娜。杰拉尔德的控告状使玛达莱娜真的出现了。她恳求杰拉尔德营救谢尼埃。当杰拉尔德说明这一切都是为了得到她,玛达莱娜先拒绝,但又表示如能救谢尼埃,愿许配给他。杰拉尔德被她崇高的爱感动,打消了和她结婚的念头,并决定救出谢尼埃。
  审判开始,当检察官宣读对谢尼埃的控告状后,杰拉尔德表示控告状是假的,但群众把他的话打断,谢尼埃被宣判为死刑。杰拉尔德带着玛达莱娜赶到,玛达莱娜买通监狱看守,顶替被判处死刑的女囚。黎明,谢尼埃和玛达莱娜充满喜乐而毫无畏惧地等待死亡来临,在高昂的音乐中,两人被送上了断头台。


精彩唱段
“国家的敌人?”(第三幕,杰拉尔德)
   “我曾自认为是巨人……实际上却一直是个奴仆,只不过换了主人!”这样透彻而惨痛的领悟,出自一位曾经的被压迫者,现在的革命领袖口中。这种对暴力革命中非理性与反人道现象的反思,正是《安德烈·谢尼埃》这部歌剧在内容上超越传统意大利歌剧内容深度局限之处。这首篇幅并不算巨大的男中音的唱段,包含了理想与现实、灵魂与肉体、崇高与邪恶的多重矛盾。其主要的音乐动机是第一幕开始时“我恨你,金碧辉煌的宫殿”唱段的发展,以朗诵调的方式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冲撞,最后在“将世界变成天堂,只需要一个吻……它包含了一切人间大爱!”激昂豪迈的旋律中达到类似贝多芬《欢乐颂》般的壮阔与浪漫。难怪许多戏剧性男高音也衷情于这首“纯爷们儿”的唱段,经常在音乐会上反串演唱。

“我的母亲被杀了”(第三幕,玛达莱娜)
   唱段之前独奏大提琴奏出第一幕安德烈·谢尼埃唱段中“这才是生命真正的美丽!”一句的旋律,之后玛达莱娜唱出她和她的家人在革命过程中遭受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为营救安德烈·谢尼埃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甚至愿意向杰拉尔德献出自己的身体作为交换。在此我们不得不又联想到托斯卡在第二幕时的纠结境遇,只不过托斯卡面对的是一个真正的恶魔,而意图占有玛达莱娜的杰拉尔德只是暂时被情欲冲昏头脑,很快又良心发现,恢复到善良正直的本性。这一唱段乃至玛达莱娜这一角色对于演唱者要求,都与托斯卡非常相似:兼具戏剧性与抒情性的音色变化能力、富于爆发力和由衷的乐感,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舞台形象与高贵典雅的气质。

“像五月晴丽的日子”(第四幕,安德烈·谢尼埃)
  这一唱段又被称为《谢尼埃的绝命诗》,部分唱词引用了安德烈·谢尼埃生前的诗作。开始部分是意大利船歌的节奏型与旋律特质,但随着唱词内容从明媚柔情转为严峻绝望,音乐也变的紧张而激烈,最后在诗人以诗篇告别世界的浪漫豪情中达到音乐辉煌的高点。《安德烈·谢尼埃》被世所公认为是与《乡村骑士》《丑角》《艺术家的生涯》等同时代名剧不相上下的杰作,但在今天上演率方面却落后不少,很大程度上是最近三十年能够胜任安德烈·谢尼埃一角的男高音为数不多。他需要兼具卡尼奥(《丑角》中的男主角)的戏剧性爆发力和鲁道夫(《艺术家的生涯》中的男主角)的抒情性和知识分子气质,还要有富于贵族诗人气质的舞台形象。这一切在这首“像五月晴丽的日子”中都会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