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80岁《日出》“变身”歌剧

大剧院集结名家打造曹禺经典

北京晨报

  (首席记者 李澄)“把《日出》改编成歌剧脚本,对于编剧来讲最大的难题就是——舍不得。小说写得实在太丰富了,而歌剧,我只能紧紧抓住小说的灵魂——陈白露。”昨天,著名戏剧导演万方在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日出》的第一次发布会上向媒体吐露心声,这部历时三年由著名作曲家金湘创作的曹禺歌剧,将于6月17日至21日拉开它的世界首演大幕。  

  《日出》是金湘的第十一部歌剧,也是他创作历程中最不平凡的一部。2014年夏天,他被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而躺在病床上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未完成的作品——此时的《日出》配器还未开始。在金湘的提议下,国家大剧院找来了他的作曲专业博士生,专门从广州赶到北京,在病房中与金湘度过了艰辛的一周——每天,金湘拿着钢琴谱为学生口述自己的配器思路,请学生一一记录并代为执笔。2015年春节,乐谱定稿。  

  谈及音乐的创作,金湘说:“在歌剧《日出》中,音乐既要突出人物个性,又要具有宏大主题,符合‘太阳出来了’的大背景。”为了生动刻画都市众生相,他别出心裁地将歌剧中的人物分成四组,用不同的音乐塑造四组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第一组人物是陈白露与淳朴的诗人,他们的唱段按正歌剧的路子创作;第二组是在商场上摸爬滚打的李石清、潘月亭,他们的唱段多使用宣叙手法写作;第三组是生活在三等妓院中身份卑贱却心地单纯的小东西、翠喜,她们的旋律多运用偏民族的唱法,音乐饱含风土性;第四组是附着封建社会影子的恶浊人物胡四、顾八奶奶,他们的唱段使用了中国戏曲、说唱音乐的写法,胡四被设计为假声男高音角色。  

  发布会上,万方还带来了珍贵的曹禺《日出》剧本手稿,回想起当年与父亲合作改编电影的日子。父亲曾讲述自己创作《日出》时,为了能真实地书写翠喜等角色的境遇,乔装打扮混入烟花之所采风,被发现后对他拳脚相加,一只眼睛险些失明。出于对作品的独特感情,万方能够深入体察原著的悲剧主题,细致入微地描摹人物情态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