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开幕三周年迎万人同庆

国家大剧院

2010年12月22日是冬至小团圆的日子,国家大剧院里也是一片暖意融融:歌剧院、戏剧场、音乐厅、公共大厅里到处人头攒动,宏伟磅礴的管风琴演奏、喜庆热闹的民乐、优美高雅的歌剧选段、韵味醇厚的京剧唱段,处处一派欢乐喜庆的节日气象。
  这一天是国家大剧院三周岁生日,为回馈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大剧院的关心和支持,大剧院特将每年的12月22日,也就是大剧院正式开幕运营的日子定为“公众开放日”,免费向公众开放。这天,国家大剧院本着“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的宗旨,以“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为主题,为公众准备了丰富的主题活动,让更多的人走进大剧院、了解大剧院、享用大剧院。
  在2010年的12月16日,国家大剧院便先期在其官方网站上开通了预定开放日免费门票的通道,全天分为5个时段进行预定,一天之内所有门票都被抢订一空。据统计,2010年12月22日“公众开放日”当天,国家大剧院的观众近13000人,无论是大剧院的建筑之美,还是18个时间段的各类演出以及展现大剧院三年成就的展览,抑或是展卖纪念品的精品长廊,无不令观众徜徉于艺术的海洋,沐浴在冬日里艺术的阳光之中。
  
  品风赏雅——中西音乐大展演
  从早上9:30到下午15:30,国家大剧院准备了共计18场的管乐交响音乐会、管风琴音乐会、歌剧音乐会、民乐合奏、国粹表演会等演出,同时配以讲解和演示,并邀请了剧院原创歌剧的艺术家亲临现场与观众进行零距离接触。观众可以一边在“音乐赶场”中欣赏中西音乐经典,一边在与大师的交流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在大剧院音乐厅的门口,富有中国民间、地方特色的经典民乐曲目正在上演。《喜洋洋》、《彩云追月》、《茉莉花》、《高山流水》、《步步高》等耳熟能详的乐曲把欢快喜庆的气氛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走进音乐厅,里面的西方管乐及管风琴演奏又带给观众另一番震撼感受。北京管乐交响乐团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一支职业交响管乐团,当天上午他们在两场管乐音乐会中,带来了《北京喜讯传边寨》、《献给拉蒙》、《美国60年代金曲》等风格多样的中外优秀管乐作品,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管乐交响乐。

国家大剧院管风琴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管风琴,这个“镇厅之宝”有94音栓,发声管达6500根之多。中央音乐学院的管风琴演奏家沈秀凡、小号演奏家陈光为观众带来了两场管风琴音乐会,让观众感受到了真正的大乐之美。因为即使在国外,人们平时要想听到管风琴大多数也只能去教堂,这次不用四处寻觅,观众们便能轻轻松松坐在音乐厅里欣赏“乐器之王”管风琴的宏伟音色和磅礴气势。管风琴独奏《哥特组曲》、《主题变奏》,管风琴与小号合奏《库斯科的圣周》、《C大调协奏曲》等,让在场观众大呼过瘾。
  五层花瓣厅内,歌剧爱好者正在那里欣赏歌剧音乐会。音乐会精选2010年国家大剧院经典歌剧的选段,中央歌剧院的艺术家们以演唱和讲解的形式,为大家普及歌剧艺术,展示歌剧魅力。《卡门》选段《斗牛士之歌》激情澎湃,《茶花女》选段《离开了她,我感到痛苦悲伤》沉郁哀婉,《爱之甘醇》选段《偷洒一滴泪》柔美温暖……丝丝柔情蜜意,片片清风花雨,阵阵激情涌动;种种情感在这里交错,段段故事在这里演绎。
  戏剧场里同样精彩纷呈。王晓燕、柴亚玲、杜小川等艺术家正在这里为观众演出京剧《天女散花》、《秋江》,更有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周龙、表演系主任张尧现场讲解,通过中国传统戏曲的唱、念、做、打展示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体现剧院艺术的综合性、多样性和普及教育性。

退休高校教师程祖伊已经是七十多岁高龄了,他从小就喜欢音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学校合唱团的成员,成为教师后也没有间断对艺术的热爱。这次国家大剧院公众开放日的活动,重新燃起了程祖伊对艺术的热爱,他特地和老伴儿一起来到这个国家艺术的最高圣殿,重温年少追梦之情。
  国家大剧院忠实会员沈友和也专程赶来。沈友和1936年出生于四川南充一个革命家庭,抗美援朝期间,国家在云贵川三省选200名女飞行员,年仅14岁的沈友和被选入了这支光荣的队伍。抗美援朝胜利后,沈友和进入北京电力学院读大学,毕业后被保送到中国科学院学习,并自此一直留在那里工作。沈友和一直热爱艺术,她表示在国家大剧院的会员生活中有三点收获:第一,通过大剧院举办的活动提高了对音乐的鉴赏力;第二,见到了不少自己喜欢的艺术家,认识了许多同样喜爱艺术的朋友;第三,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剧院演出及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安排,并和老战友们分享对艺术的感悟,沈友和专门学习了怎样使用手机和电脑,并学会了上网。沈友和老人激动地表示:“三年的会员生活,让我的老年生活更丰富多彩。我参与,我快乐,我健康。祝福国家大剧院生日快乐,愿大剧院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