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晚,国家大剧院经典院藏剧目、原创史诗京剧《赤壁》作为第14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点参演剧目,以其大气磅礴的史诗气魄和千回百转的细腻情怀,惊艳亮相上海大剧院。这是该剧继今夏在奥地利维也纳、匈牙利布达佩斯、捷克布拉格三座欧洲城市巡演后,又一次走出国家大剧院,将国粹艺术的魅力进一步传播开来。
欧洲载誉归来 走进上海国际艺术节
作为国家大剧院开幕一周年精心打造的院庆大戏,同时也是目前为止大剧院制作的唯一一部京剧作品,《赤壁》自2008年首演以来,收获了极大的成功。在此之前十余轮演出中,可容纳2000余人的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几乎是场场“爆满”,甚至连三层楼座侧面的位置也座无虚席。
就在今年7月,这部声名远扬的国粹大戏,受邀出访奥地利维也纳、匈牙利布达佩斯、捷克布拉格这三座文化底蕴深厚的欧洲城市,在大洋彼岸唱起了京戏的美韵悠扬,一度在三地掀起一股京剧热潮,更被奥地利主流媒体《标准报》评论为:“全剧简直美得惊人!”短短几个月后,《赤壁》又一次受邀,参演第14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式开启了国内巡演的盛大序幕。据上海大剧院工作人员透露,该剧在离演出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票房就已经达到九成,这在近年的京剧演出市场还是比较罕见的。
一百多人的庞大演出队伍,一经抵达上海大剧院便开始忙碌,根据巡演的特殊舞台条件,《赤壁》剧组特意重新打造了布景道具,力图让舞台视觉呈现更加精炼、唯美。《赤壁》的执行导演石宏图介绍说:“这次《赤壁》巡演本着‘从宏大变为精致’的整体思路,剧本时长由原来的两小时二十分钟缩减为两小时整,删除了一些过渡与垫场的非重点段落,整体节奏变得更为结实、紧凑。在音乐运用上,也加入了更多民乐乐器,更加凸显了中国元素。”石导还说:“之前的欧洲巡演大获成功,我们都深受鼓舞,但如果说在欧洲还有一部分观众是冲着中国传统文化来的,那么这次‘上海大码头’的观众可都特别懂戏,所以我们要更加精益求精!”
剧中小乔的扮演者、著名梅派青衣李胜素晚上一抵达剧院,便被慕名前来等候许久的热情戏迷团团围住,许多拿着小乔剧照和节目册的学生粉丝纷纷要求签名留念,李胜素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赤壁》在北京演出的时候,我曾经接到过好多外地戏迷的电话,他们都为不能亲临现场观看而遗憾,而现在《赤壁》踏上了巡演的道路,就是要为各地观众弥补这个遗憾,同时这次巡演也是吸引年轻人、培养观众的过程,非常有意义。”
《赤壁》惊艳绽放 今夜无人入眠
11月14日晚,能够容纳1800人的上海大剧院大剧场几乎座无虚席,观众席中既有白发苍苍带着鸭舌帽的“上海老克拉”、身着旗袍披肩的优雅白发奶奶 ,也有打扮时髦的80、90后潮人,甚至还有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来接受国粹熏陶的“00后”小朋友们。
在一段激越的胡琴声中,演出正式拉开大幕,在此后的的两小时内,现场的观众与台上的演员们一起沉浸在戏剧情境中,梦回三国乱世,共数千古风流人物。
这次《赤壁》上海巡演由张建峰担纲主演诸葛亮一角。看台上这位仙风道骨的“诸葛先生”,一举手一投足都没有丝毫青涩之气,尤其是“舌战群儒”一场,密不透风的唱腔设计、层层递进的情节发展,再配合这位奚派老生既睿智大气又斯文儒雅的演绎,全场观众都被深深折服;而深具票房号召力的花脸名家孟广禄之前虽然缺席欧洲巡演,这次则倾力回归“赤壁战场”,他那响遏行云又韵味醇厚的唱腔,一次次引领了大家的掌声;李胜素扮演的小乔是全剧中的柔情一缕,穿着水粉裙帔的小乔,一颦一笑中都流露出柔美的情思。
峰回路转的情节、荡气回肠的唱腔,都让现场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而雄浑瑰丽的舞台效果更是让大家啧啧称奇:“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两场更成为了当晚让人印象最深的段落。
演出结束了,意犹未尽的观众们纷纷起立鼓掌,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叫好声来表达他们对《赤壁》由衷的喜爱。上海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先生表示:“作为一部新编京剧,《赤壁》牢牢把握住了艺术创作的规律,舞美布景与演员表演有机结合在一起,整个演出既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又充满了含蓄动人的中国韵味。” 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钱世锦表示:“《赤壁》早在今年夏天出访欧洲三国时,我的好多当地华侨朋友告诉我,赤壁在当地引发的轰动真是前所未有的,可见这个戏所承载的中国文化意蕴深深打动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这一次《赤壁》能够来到上海,可以说是上海观众的福气。”上海市民徐先生则是一家四口齐动员,尽管演出结束,夜已经很深了,但徐先生一家还站在剧场大厅中与《赤壁》的大幅海报合影,久久不愿离去。
15日晚进行的演出将由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窦晓璇出演小乔一角,作为梅派表演艺术家杜近芳先生的高徒,窦晓璇将赋予小乔清新脱俗的气质。而继上海巡演之后,《赤壁》还将分别于今年12月和明年2月在北京与广州进行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