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舞蹈家 导话剧 很轻松

北京晚报
去年,由享誉国际的舞蹈家王媛媛首次跨界执导易卜生剧作《海上夫人》,作为刚刚成立的北京当代话剧团的首部大戏,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一鸣惊人。早已在国内外舞坛闻名遐迩的王媛媛,也由此被一直渴盼好导演出现的戏剧圈赋予了极高期待。1月31日至2月3日,《海上夫人》将重返首都舞台,在国家大剧院再次上演。

    生活中“选择困难症” 艺术上“特知道自己要什么”

《海上夫人》中有一句经典台词,被视为女性意识觉醒的宣言:“人要有选择的自由,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然而生活中的王媛媛,却有选择困难症。给她一盒点心,她会纠结于挑哪块先吃才好。采访约在咖啡厅,她看见各种花样的蛋糕,也是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是她的先生、著名舞美灯光设计师韩江帮她决定。韩江也是《海上夫人》制作人,他和好友靳东、谭韶远一起创办了北京当代话剧团,可以说是王媛媛背后最有力的支持。《海上夫人》这个剧本,最初也是由韩江看中,觉得很适合王媛媛执导,因此促成了王媛媛和北京当代话剧团的首部话剧作品。在韩江眼里,生活中的王媛媛是需要呵护照顾,而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则像是换了个人。王媛媛自己也承认,“嗯,生活中我常常是被动选择的,喜欢对方就会随着对方,怎样都可以。但只要一进排练厅,一进入创作状态,我就很知道自己要什么,不会轻易被别人改变。”
《海上夫人》排练时,王媛媛在微博上写道:“一声炸雷惊醒了导演,艾鲡达的命运被重新安排。”王媛媛说:“排练的时候真的在下雨,打了一个巨响的雷,把楼都震动了,我们正好在排那一段,讨论女人做出选择的时候,到底是不是内心真正的选择?是自己心里想要去的方向,还是不得不去的方向?”易卜生的剧本里直接给出了女主角做出选择的原因,但王媛媛却选择把这个原因淡化,“这样的话,可能就会有另外一种空间,给大家想象力去思考:她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
《海上夫人》中的女主角面对家庭和诱惑,经历着内心的纠结与挣扎;而王媛媛也在思考着自己的选择:“在婚姻上经历过风雨和束缚后会明白,这个束缚本身是内心无法在想象里得到平衡。人都会对生活充满幻想,但是要解决的是:我要真实面对自己的问题。这是艾鲡达身上的力量,我不能从属于别人,我需要有独立精神的思考,我需要成为一个写着自己名字的人,而不是我作为一个大众化的女性的标签,我应该怎么样按照模式去生活。我觉得这个很关键,不管她最终走没走,但她思考过。”

和陈数合作 到了彼此最成熟的时候

王媛媛导演的这版《海上夫人》,由影视明星陈数主演。对于曾就读于同一所舞蹈学校的她们来说,这是水到渠成,恰到好处的安排。王媛媛和陈数小时候都在舞蹈学院附中上学,宿舍是对门,王媛媛比陈数高三级。在王媛媛印象中,陈数当时虽然年纪小,个性却相当独立,“性格与众不同,很突出”。
排演《海上夫人》之前,陈数集中看了王媛媛的不少舞台作品,两个人都觉得彼此在审美和观念上有着极为默契的认同感。已经在影视界很有成绩,极为珍视自己舞台表现的陈数,很信任地就把自己交给了王媛媛:“我看了她的这些作品,对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到了今天,我们已经经历了成长,进入了成熟的状态,再来聊很多艺术的话题也好,女性的、生命的话题也好,大家都有很多共识。女人可以更敏感去捕捉到,我好在哪美在哪苦在哪,就是所有一切生活的东西我能感觉到。毕竟到了一定年纪,经历了那么多生活,我们作为女人,知道女人会怎么样。”
王媛媛对陈数也有同样一份知己般的了解,排练《海上夫人》时,她会引导着陈数,把自己的个人经历和生活感受带入到人物当中,让这个人物有血有肉,丰盈动人。也正是因为都已为人妻母,有着对感情、婚姻和家庭内部各种关系的深刻感受;同时作为艺术家,又都有着自己自由独立的精神世界和艺术追求,所以让她们有着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对于她们来说,戏剧不是讲故事,而是对生活沉淀思考后的美学呈现。
“我一直觉得我能排个话剧。我觉得导话剧相比起导舞剧,简单多了。因为舞剧不仅要表达内容,还要构造一些虚幻的,不带语言但是要呈现语言的感受,视觉上达到抽象的层次。”导舞剧时,从小学习舞蹈的王媛媛,每次都要亲自上阵去指导演员每一个肢体动作;精神和体能都要经受高强度的双重消耗。而导话剧,她觉得只用动动嘴说说就可以了,简直太轻松了。“排练时,他们让我坐在椅子上看就可以了,我坐不住,老要在排练场里走来走去。搞得其他工作人员都不好意思坐着了。”

从生活和孩子身上得到灵感

2018年,是王媛媛创立北京当代芭蕾舞团的第十个年头。回顾这一路,充满了艰辛不易,也有着无数辉煌的成绩。当年,舞团尚未成立时,在国内外舞坛已经名声遐迩的王媛媛,受国内外院团舞团的邀请,创作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十面埋伏》、《梁祝》、《胡桃夹子》、《惊梦》等一系列的佳作。然而她并不满足。“我2003年从美国毕业回国,那个时候年轻,有很多的能量,最开始一直是给各个院团导戏,每次面对的演员不同,工作会很有意思,但是要按照别人的方式,去打造别人的东西,那样工作很散,无法积攒在一起,形成一个自己的风格,也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作为一团之长,王媛媛既要管理舞团,还要创作作品。去年年底开始,王媛媛又马不停蹄开始创作为当代芭蕾舞团十周年献礼的新作——根据林语堂改编的《风声鹤唳》。排演话剧的经验,又会为她新的舞剧创作注入新的灵感和力量,“导这个作品,我想象会用戏剧的元素,是戏剧舞剧穿插在一起的质感。”之后,她还会一手舞剧,一手话剧地继续创作下去。
保持着高产高质创作的同时,王媛媛还是两个儿子的母亲。“我其实最想当个家庭主妇。”刚刚还沉浸于投入地描述自己创作的她,特别坚定地说道:“家庭对我太重要了,我的很多感受都来自于家庭。”王媛媛导话剧,不像很多剧组常常通宵达旦熬到很晚,而是习惯于非常规律的工作时间:“我的习惯是,排练从上午十点到晚上六点,不要弄到半夜,下班还要回家弄孩子呢。”
谈到孩子,王媛媛艺术家气质的面庞上,流露出更多母爱的情绪,整个人也更放松柔软了。“除了工作,我生活最多的时间,就是陪孩子,陪他们做所有需要做的事情。老大和老二年龄差不少,陪他们做的事情不一样,经常需要转换。我现在很多电影都是陪老大看的,这也让我对社会的认知更年轻。生活本身对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然而,和普通的母亲不同,王媛媛在生活中依然保持着艺术家敏锐的洞察力,在日常琐事中汲取着创作的灵感。“排舞剧《夜宴》的时候,有一个段落我用了木偶的方式呈现戏中戏。这个灵感就来自我儿子。老大13岁的时候,心理正在经历一个变化阶段,那时候他有时会用自己两只手‘打架’,像是内心在编一个自己的故事,用两只手来扮演不同的角色。他的那些小细节我看得很清楚,也很触动,我能感受到他的心理状态。于是我就把这些放到了作品里,所以这是从生活中来的,才会呈现出这样的东西。”
谈到自己艺术创作最重要的营养和能量,王媛媛说:“生活本身给我的,我吸收得比较重。包括痛也好,爱也好,所有的一切,我都很认真地在对待。”也许,这也是她的作品始终充满情感和生命力最大的秘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