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歌剧《金沙江畔》融合民族曲风

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金沙江畔》月末首演

北京晨报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国家大剧院倾力打造的中国红色经典民族歌剧《金沙江畔》7月28日至8月2日迎来首轮演出。该剧集结了当下可谓最具实力的主创和主演团队——作曲家雷蕾作曲,剧作家冯柏铭、冯必烈任编剧,著名导演廖向红执导,王喆、王丽达等青年歌唱家担纲主演。届时,指挥家张国勇将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奏响极具民族风情的康巴旋律。
从小说到评剧再到电影,《金沙江畔》是一代中国人的集体回忆。国家大剧院副院长赵铁春介绍,此次改编,大剧院“希望通过彰显民族精神的故事、富有民族气息的音乐与舞台视觉,来激发观众对于民族歌剧的热情,唤醒大家共同的回忆”,致敬长征精神。
由于《金沙江畔》的故事发生在康巴藏民区,接到创作任务后,雷蕾和廖向红先后前往云南采风。在巍峨的雪山与险峻的峡谷中,她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当年红军跋山涉水的艰难险阻,因此,在舞台呈现方面,廖向红不仅将以现实主义色彩还原云南康巴地区的自然与人文风貌,还将着重突出红军长征的“跋涉感”。“当我们面对白浪滔天、汹涌奔流的金沙江水和两岸令人心惊肉跳的悬崖峭壁时,不由得对大自然的造化心生敬畏之感,更对当年在这种环境中缺衣少食还面临围追堵截的红军十分崇敬。”廖向红说,“万里长征是用脚走出来的,我希望用舞台上的一排脚印,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跋涉的形象刻画在观众的心中。”
正如编剧冯柏铭所言,“民族化,就是要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审美习惯”。在这部“民族歌剧”的编曲上,雷蕾运用了大量采风时搜集到的当地广为流传的民间音乐:“我在歌剧中用了很多风格浓郁的康巴藏族的音乐素材,包括当地人传唱的一些小曲,这些最珍贵最闪光的音乐,是灵魂一般的存在。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副团长达摩鲁卓唱给我听的一曲歌谣,那是他童年的记忆,是母亲在地里干活儿时唱的康巴民歌。我把它加以发展,献给了正直、勇敢、美丽的女主角卓玛公主。” 考虑到剧中人物分属于不同的群体,雷蕾还专门结合他们的特点,量身打造了适合的风格:“红军比较有进行曲的风格;仇家军不是藏民,是汉族地方军,所以我用了一点点昆曲的东西在里面;藏民的民歌用了两个,一个是徵调式的,一个是羽调式的。女红军里的女声合唱和老班长都用到了江西的民歌。” 浓郁的民间音乐与歌剧的交响化、戏剧化相交融,既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也赋予了全剧音乐强烈的戏剧张力。
随着首演的日益临近,《金沙江畔》排演的各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从6月20日进入戏剧排练阶段以来,几位歌唱家在廖向红的指点和亲身示范下,逐渐深入地揣摩着人物的情感和性格。无论是小说原著,还是评剧和电影,金明、卓玛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歌剧《金沙江畔》中,坚毅果敢、智勇双全的红军先遣团团长金明则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凯、王泽南饰演,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王喆、王丽达将饰演倔强泼辣、正直勇敢的卓玛。同时,刘珊、陈冠馥、关致京、黄延明、王宏尧、张卓、王鹤翔等青年歌唱家也将首次在歌剧舞台上呈现桑吉、仇万里、金秀、金永德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另外,舞蹈演员与合唱团也于日前先后加入了《金沙江畔》的戏剧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