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理发师”的心里装着观众

北京青年报


  新版《理发师》让充满世俗情趣的歌剧变得异常生动可爱 王小京/摄

◎评家:许渌洋

剧目:焦阿基诺·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

2013年7月国家大剧院歌剧院

指挥:皮埃尔·乔尔乔·莫兰迪

导演:皮埃尔·弗朗切斯科·马埃斯特里尼

主演:廖昌永、孙砾、吉拉尔丁·舍维、王宏尧等

推荐指数:★★★★★

点评:在瓦格纳、威尔第横行的2013年,一部罗西尼歌剧太容易默默无闻,但正所谓于无声处听惊雷,上周北京观众有幸见证了这部歌剧的惊人蜕变。

时隔一年多,给人留下闷骚印象的大剧院版《塞维利亚理发师》又回来了,却变得更加洒脱、放纵。如果是在欧美主流剧院,复排像罗西尼这样一类标准的美声剧目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了,更何况在此次国家大剧院版《理发师》第二轮复演中,已不再有像洛林·马泽尔这样的指挥大师助阵,而歌手阵容虽然资历不俗,但也没有星光熠熠的身影出现。

平心而论,在瓦格纳、威尔第横行的2013年,一部罗西尼歌剧太容易默默无闻,但正所谓于无声处听惊雷,上周北京观众有幸见证了这部歌剧的惊人蜕变。人们渐渐发现,在一向尊崇传统风格、忠实原作的大剧院歌剧舞台上,这部耳熟能详的意大利美声经典歌剧居然焕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魅力。

意大利导演马埃斯特里尼当然功不可没,以至于人们早已遗忘了该剧首轮导演、美国人廉姆·柯利的存在,甚至后者的名字都没能写进剧场发放的节目单。但这也不能怪观众,毕竟和2011年11月该剧首轮演出相比,除了由著名设计师张武打造的西班牙风情布景外,整个舞台的戏剧呈现简直是改天换地,判若两戏,从场面调度、人物塑造,到戏码、桥段的设计无不旧貌换新颜。

拿人物开涮,用台词砸挂的例子比比皆是。较之首轮演出矜持腼腆的舞台戏剧表现,此番《理发师》可谓彻底解放了罗西尼音乐中的幽默天性,让一部活泼轻松的美声歌剧变成了如假包换的音乐喜剧。凭借对人物的全新塑造和连珠的桥段,“新版”《理发师》至少为观众席平添了30次以上的开怀大笑。当巴托洛在广场上纵情“梦游”,伯爵与费加罗假装成塑像矗立在喷泉之中,女仆伴随着半分音符为浴盆中的罗西娜搓脚时,这部充满世俗情趣的歌剧变得异常生动可爱。

导演马埃斯特里尼悄然间在大剧院的歌剧舞台实现了一次不大不小的“革新”。以第一幕第二场罗西娜著名的咏叹调《听到一缕歌声》为例,扮演罗西娜的歌手不仅在澡盆里边洗澡边演唱,当音乐转入快板时,导演则以一段迅速的“更衣”戏码充实了整个唱段,歌手在上下行乐段和吐珠般的花腔间拉拽内衣、扭动身体。即便对歌剧知之甚少,观众也能迅速感受到音乐与戏剧间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而这种舞台表演方式在欧美歌剧舞台已经流行多年,尤以在巴洛克和美声时期歌剧中最为常见。但国内尚少,印象里近年来只有2010年科隆歌剧院在京上演的莫扎特歌剧《唐乔瓦尼》涉及此类风格。

强调戏剧而淡化演唱,充实喜剧性而稀释音乐性,这看似不够严肃的手法其实十分明智。要知道,除非拥有像巴托丽、乔伊斯·迪多纳托、迭戈·弗洛雷兹等当今一线美声歌剧明星外,想在罗西尼歌剧中制造轰动性效果其实异常困难。所以另请导演打造全新戏码不失为讨巧之举。与其高唱一部歌剧有多么杰出的艺术价值,倒不如用一整晚时间把观众哄开心。“理发师”心里装着观众,下月的《费加罗的婚礼》和年末的《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都应视其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