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影响深远闻名后世的戏剧宗师
一位炮火声中笔耕不辍的翻译巨匠
穿越时空,对话中西四百年
回归经典,再问生存与毁灭

著名导演陈薪伊实力打造
佟瑞欣、王诗槐、凯丽、关栋天、朱杰、杨少华、杨议重磅出演
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再度加盟

 
剧目剧情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四百年来,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吸引着无数的戏剧人和研究者。《哈姆雷特》通过讲述王子为父复仇的故事,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的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并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了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2016年适逢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国家大剧院制作话剧《仲夏夜之梦》、制作歌剧《麦克白》已圆满登台。为了继续探索一代戏剧宗师的艺术真谛,国家大剧院再度将莎士比亚剧作搬上话剧舞台,而话剧《哈姆雷特》同时也是大剧院建院9年来制作的第67部剧目和第7部话剧剧目。
  
  国家大剧院新制作莎士比亚话剧《哈姆雷特》特邀著名导演陈薪伊倾心打造。舞美设计王晶、灯光设计胡耀辉、服装设计莫小敏、化妆设计孙晓红等一流的主创团队将成为该剧的“奠基石”。本剧还邀请到加拿大华裔舞蹈家王文蔚担任形体设计。佟瑞欣、王诗槐、凯丽、关栋天和朱杰等为观众熟知的“实力派”携手赵岭、孙立石、杨淇、董汶亮、王文杰等国家大剧院戏剧演员队的优秀青年演员组成了该剧的强大演员阵容。著名喜剧表演艺术家杨少华、杨议父子也在剧中精彩客串。国家大剧院新制作莎士比亚话剧《哈姆雷特》将以高水准、高质量的舞台呈现,为观众再现莎士比亚戏剧的无穷魅力,在莎翁逝世400周年之际向这位戏剧泰斗致敬。 
  “ 伴随着日本侵略者的轰炸声,病入膏肓的朱生豪趴在床上继续翻译莎士比亚的剧本。日军的炸弹第三次把写好的手稿炸毁。被炸毁的《哈姆雷特》手稿散落在空中,躺在病床上的朱生豪只轻轻地说了一句“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不容思考的问题”,便翻身下床开始重新翻译。炮火声中丹麦邮号远远地吹响,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莎翁笔下的丹麦王室……
  弑兄篡位的丹麦国王克劳狄斯匆匆迎娶新寡的嫂子。婚礼上,他的侄子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穿着丧服徐徐登场,让克劳狄斯心神不宁……
  于此同时,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厉兵秣马准备进攻丹麦,夺回被丹麦老王抢走的挪威的土地,并为被老哈姆雷特杀死的父亲报仇。
  午夜时分,老国王的灵魂出现,告诉儿子哈姆雷特自己被亲生兄弟毒死的实情,并要求哈姆雷特为自己复仇。这一连串的变故,让哈姆雷特以装疯来为自己掩饰内心的恐惧和纠结。克劳狄斯请来了哈姆雷特从小的玩伴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前去试探哈姆雷特,却被哈姆雷特识破。哈姆雷特利用伶人进宫献技之际,导演了一出关于谋杀的戏中戏,证实了叔父的罪恶。疯狂的哈姆雷特在母亲卧室之中,错手将爱人奥菲莉亚的父亲波洛涅斯杀死。
  克劳狄斯乘机派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顿押送哈姆雷特到英国,并致信英王替自己除掉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将计就计在途中偷梁换柱,借英王之手除掉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自己则趁机逃回丹麦。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赶回丹麦复仇,目睹了奥菲莉亚因精神错乱而溺水身亡,雷欧提斯誓杀哈姆雷特。克劳狄斯乘机唆使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决斗。
  比剑现场,雷欧提斯使用了有毒的真剑,克劳狄斯更是在给哈姆雷特的酒中下毒。最终,王后乔德鲁德喝下毒酒身亡,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双双被毒剑所伤。雷欧提斯当众指认克劳狄斯的罪行,哈姆雷特刺死克劳狄斯后毒发身亡,临死之前将王位传给了正率军走入宫殿的小福丁布拉斯……
  王室的悲剧缓缓落下大幕,朱生豪走完了他短暂的人生,将生命永远的定格在32岁的年龄和32部莎士比亚作品的译本上。哈姆雷特幻想曲声中,朱生豪的妻子宋清如缓缓走上舞台,说着对这位“无冕之王”的无限思念……
主创主演
了解更多>>
  • 导演
    陈薪伊
  • 舞美设计
    王晶
  • 灯光设计
    胡耀辉
  • 服装设计
    莫小敏
  • 化妆设计
    孙晓红
  • 副导演
    原瑾泓
  • 形体设计
    王文蔚
  • 音响音效设计
    张梓倩
  • 道具设计
    左玮琛
哈姆雷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不容你思考的问题》

  如果一颗炸弹悬在你头上, 如果一堆责任摆在你面前, 你还能思考个人的生死存亡吗? 还要发问“生存还是毁灭” 吗?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最伟大之处、 五百年来无人超越之处,就是他把伟大人物的可笑、可悲、令人怜悯、令人恐惧的悲剧性,淋漓尽致的挖掘出来解剖给人看。
  我的莎士比亚教育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两部电影开始的,一部是苏联邦达尔邱克主演的《奥瑟罗》,另一部是奥利弗导演并主演的《哈姆雷特》。这两位“男神”令人崇拜,却让人忘掉了莎士比亚,忘掉了悲剧英雄。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龄,我开始学习导演时,认真研读了“四大悲剧”, 做了一次《麦克白》分场导演,扮演了一次麦克白夫人, 排了一次《奥赛罗》。我逐渐有了现在的认识和结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不是社会问题剧(不似易卜生、田汉),也不是命运悲剧(不似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巨星陨落的悲剧!
  在这个前提下研究莎士比亚悲剧的每个人物, 哈姆雷特怎能例外呢? 再回过头来看奥利弗的《王子复仇记》,你就知道他对中国的莎士比亚研究带来了多少疑点,它删掉了两组人物使这个悲剧不成为悲剧而成为了社会问题剧,一组是福丁布拉斯及他的队伍,另一组是莎士比亚为哈姆雷特设置的两位“发小”:罗森格兰兹 、吉尔登斯吞。被删掉的正是哈姆雷特王子性格悲剧的典型编章,难怪20世纪的哈姆雷特王子都被分粉饰成了白马王子。冲出男神奥利弗的《哈姆雷特》,我得出过八个字的结论:思想巨人,行动矮子。莎士比亚是伟大的,他的“四大悲剧”中的四个悲剧人物各不相同,却又那样一致的经历了人物的演变过程。哈姆雷特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他怠于行动大于思考,莎士比亚让他多次批判自己的怠于行动,但他仍然没有去行动,这就是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这就是莎士比亚为什么会有四百年的现实意义,今后四百年他仍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苍老!
  本剧除丹麦王子和挪威王子之外,我还要增加一位王子——“无冕之王”朱生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凶残的一年,入侵者炸毁了朱生豪的《哈姆雷特》翻译手稿,这是他的译稿第三次被炸。朱生豪短短的一生,在沉重的桎梏中喘息着,在污浊的生活气流中挣扎着,却留下了三十一部莎士比亚戏剧中译本。我忘不掉那个破屋,忘不掉他那张床,忘不掉头上的螺旋桨,忘不掉炸弹的狂轰滥炸,被烧焦的手稿挥不去地飘零在半空……朱生豪有着令我崇尚的理想人性,即莎士比亚崇尚的理想人——具有巨大憿情和清明理智相结合的完美人性。没有人能够完全达到,可是他做到了。当然这也为表演提供更丰富多彩的空间,毫无疑问他还是《哈姆雷特》的“朱沙眉批”!无论多么黑暗的世界一定会有熠熠星光,这也是我的人生观,更是朱生豪的形象值!
  我的期望是:在“无冕之王”和丹麦王子的表演转换中,唤醒观众的大脑,用对比的思维重新判断那个被粉饰过的白马王子,拷问每一个和自己有关的细微末节。这将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观演关系。
  朱生豪大脑里的《哈姆雷特》将要登上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1000个读者眼睛里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这话真真如此。最近陈薪伊女士导演的国家大剧院版《哈姆雷特》即将上演。我们将看到一出别具一格的、以全新视角解释和处理的莎氏经典。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是全世界流传的名句。在陈薪伊导演的戏中,这句话变成了:“这是一个不容思考的问题。”从值得思考到不容思考,正代表了她对生活、对莎氏、对经典的重新认知和独到的见地。陈薪伊认为:“如果一颗炸弹悬在你的头顶,如果责任添在你的肩上,你还能思考个人的生死存亡吗?”她认为此剧中充满黑色幽默。
  任何经典作品都是作家对生活、对人性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因此主题的多义成为经典的共性。不同时代的演出,导演都必须从中深化和拓展经典的内涵以及挖掘上演的意义。在陈薪伊的所有创作中, 她都能以演出强化她对生活、对经典的认知,使演出具有非常鲜明的现实意义,这成了她导演艺术的灵魂和风格。原剧中的复仇并不是她此次的第一主题。她在剧中要强调的是“行胜于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切切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演出艺术处理上,她的每部戏都有新的探索和特色,此次的《哈姆雷特》依然如是。
  让我更加意外的是,在此剧演出中出现了另一对巨人—莎氏作品的中译者朱生豪夫妇。在抗日战争中,朱先生的译稿多次被日寇炸毁,朱先生三次重译《哈姆雷特》剧本,果敢坚持的行动深深感动着陈薪伊导演,这正是与哈姆雷特的迟疑、延宕形成的对比。因此她让朱生豪夫妇重生在舞台上,分别扮演哈姆雷特和奥菲尼亚两个人物,她要表现朱生豪大脑里的《哈姆雷特》。
  这将是一出别开生面的演出,尽管你也会有你眼中的哈姆雷特,但这出戏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
           

  ——罗锦鳞(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克劳狄斯和老王是同胞兄弟,他们的登场在时间上也不冲突,我就萌发了一人分饰两角的想法,这个想法得到了导演的认可。当我在饰演老王鬼魂时就以静为主,而在饰演叔父克劳狄斯时,我则以动为主。另外,二者声音和造型上也都会有所区别。
  尽管我当时在学校里学的是话剧表演,毕业之后却鲜有机会重登舞台。十年前,排演明星版话剧《家》也是和陈导合作。《哈姆雷特》很有吸引力,但同时也是一种激励,作为演员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非常可贵。
  莎士比亚作品的特点之一就是对人性的深度挖掘,所以创作者很难做到去割舍一些东西。其实国王在这部戏中分量非常重,他是全剧中内心最为诡秘和矛盾的人物,所以从演员的角度来说,他给表演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同时也给演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实很过瘾。”

  “能够饰演哈姆雷特实际上对于很多在戏剧学院读书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梦想。每个学戏剧的人都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站在这个舞台上,去把那么优美的台词读一遍,以‘哈姆雷特’那样完美的形象出现。能够饰演哈姆雷特无疑是一个宝贵的机会,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莎剧的台词问题。哈姆雷特的台词量太大了,我觉得自己做了一个倍感兴奋而又冒失的决定。
  从批判的角度看,哈姆雷特不一定是一个完美的王子。导演将他优柔寡断的一面拎出来放大了,原来那种华丽的、美的、帅的外表,蒙住了很多观众的眼睛。而陈导却放大了他的犹豫不决,也就是哈姆雷特每次拔刀又收回去的细节。因此,对于哈姆雷特这个角色的诠释,我们这一版可能会与以往不同。”

  “我和陈薪伊导演已经合作两部戏了,我非常信任她。我希望自己能够大胆地诠释这个角色,让观众看到不一样的王后。我和王诗槐老师曾在陈导的话剧《家》中饰演了梅和觉新,时隔多年,这次凭借《哈姆雷特》的舞台再次重逢也非常感慨。”

  “我非常热爱话剧舞台,对于波洛涅斯这个角色,我认同导演对他的解读:好为人师。波洛涅斯好为人师、‘爱管闲事’,最后落个不是。在汤莎逝世四百年之际,我先后演了汤显祖的《邯郸记》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我感到十分幸运。”

  “《哈姆雷特》的整个排练过程对我来说都是一种鞭策,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戏剧舞台表演下去的信念。奥菲利亚的美和善良并不好把握,作为一名青年演员,我庆幸自己能参与其中,并向前辈学习。”

花絮探秘
“我们要在局限的空间内,给观众创造无限的想象力。舞台的中心由朱生豪烧焦的翻译手稿构成,并由其来搭建空间的力量:朱生豪在一张破床上,在烧焦的江南破屋里构建着《哈姆雷特》的戏剧模型。舞台中央是一座平台菱形装置,构成每个人的‘表演’模型” —摘自导演的话

媒体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