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北京艺术中心管风琴艺术周将举办10余场演出和艺术活动 独一无二“镇厅之宝”即将奏响

北京日报

走进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观众环视四周,视线最终大都会落在舞台正中央那架管风琴上。它由奥地利里格尔管风琴公司为音乐厅的场地量身定制,共有86个音栓,6002根音管。历经近10个月的精细调试,“镇厅之宝”即将奏响。3月23日至3月31日,“天籁和鸣·北京艺术中心管风琴艺术周”将与观众见面。

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管风琴气势恢宏,主琴高达11.4米。方非/摄
这次管风琴艺术周是北京艺术中心开展的首个主题艺术周,“在内容设计上,我们突破了传统管风琴演出的范畴,希望吸引更多观众亲身参与,感受管风琴艺术之美。”北京艺术中心运营管理部部长江涛说。艺术周期间,北京艺术中心各剧场及公共空间将举行10余场演出和艺术活动,打造“处处是舞台”的管风琴艺术之旅。
音乐厅内,3场音乐会接连上演。3月28日,管风琴演奏家沈凡秀将领衔登台,与朋友们一同用音乐描绘“运河之波”。现场,管风琴将与大提琴、小号、琵琶等多种乐器融合,为圣-桑《天鹅》、巴赫《D大调协奏曲》、王丹红《云想花想》等中外经典作品带来全新的听觉体验;3月30日,法国著名管风琴演奏家奥利维耶·拉特利将以“为艺术 为友谊”为主题,演绎亚历山大·吉尔芒《第一奏鸣曲:终曲》、李斯特《爱之梦》、巴赫《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等风格多元的曲目;3月31日,北京艺术中心将开启首场河畔时光周末音乐会,管风琴演奏家沈媛携手历史学者段志强,讲演结合,多维展现“音乐与全球史”。
主题艺术活动将包括展览、大师课以及“Orgelkids”工作坊、知识导赏、公共空间演出等8场公共活动,邀请观众近距离互动体验,深入探究管风琴的构造、风格与发展历程。
幕后
12位工程师近10个月安装调试

最新技术亚洲首次应用
“之前,我总是通过图纸或视频来了解北京艺术中心,亲身来到这里,感觉完全不同。”奥地利里格尔管风琴公司总裁温德林·伊伯莱说。曾经读过、看过的数据影像变成了他面前触手可及的崭新艺术殿堂,两天来,走在这座“文化粮仓”的穹顶下,伊伯莱感慨很多。
北京艺术中心的管风琴主琴音管按照5组圆弧形排布,如同永恒盛放、四季常新的月季花,与音乐厅的结构相得益彰。主琴空间长16米,进深7.35米,高11.4米,6002根音管中,最大的长近10米,重达192公斤,最小的仅如铅笔一般。管风琴素有“建筑中的乐器,乐器中的建筑”之称,“我们大概花了4万小时,有将近60位建造师共同参与了建造工作。”伊伯莱回忆。
2023年6月,北京艺术中心尚未完工,里格尔的专业团队已经开始了全方位的安装调音工作。数千根音管在管风琴内部搭起了一个极其复杂又精细的小世界,从测量管风琴安装区域到地面找平,从安装电葫芦、打地基、安装支撑机构、设计防尘措施到安装鼓风机,从安装恒温恒湿机、定时除尘到安装气室,外籍专家用10个月漫长的日升月落一点点搭起这座庞然大物。迄今,里格尔已前后派12位工程师来到北京的施工现场,现在,仍有9人在为管风琴的亮相进行冲刺调试。
3月19日下午,音乐厅右侧二层的观众席上,两位工程师逐一摘下辅琴的音管,把簧片调整至最好的发声角度。与之相对,左侧观众席的相同位置也有一台辅琴,两台辅琴以高风压水平号为特色,清晰响亮,与主琴共同形成环绕立体、交相呼应的声场效果,开创了国内音乐厅管风琴相关配置的先河。创建于1845年的里格尔管风琴公司已经为国内建造了许多音乐厅管风琴,但在伊伯莱的心中,北京艺术中心的这架管风琴独一无二:“我们用上了里格尔最新的技术,管风琴的移动演奏台增加了机械触感,这是在全亚洲的第一次落地应用。”
“新管风琴的声音更柔和细腻。”管风琴演奏家沈凡秀说,北京艺术中心的管风琴属于法国浪漫派,木质音管更多,“能更好地演奏浪漫派和现代派作品。”沈凡秀同时希望,管风琴这件历史悠久的乐器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于是,在3月28日的音乐会上,她将用大提琴、小号、琵琶等中外乐器与管风琴对话,展现并探索管风琴的更多可能。
“我们想把这架管风琴充分运用起来。”江涛说。“天籁和鸣·北京艺术中心管风琴艺术周”是一个起点,面对面地聆听、了解、触碰,将从各个层面拉近观众与艺术殿堂的距离。
未来,北京艺术中心将持续联动公益、文旅、亲子等多元要素,打造系列主题艺术周,助力城市副中心搭建更多文化交流、艺术展示、知识普及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