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 剧院新闻 > 正文

献礼建党90周年 重温红色经典

国家大剧院推出大型情景经典音乐舞蹈《红军哥哥回来了》

国家大剧院

在2011年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之际,国家大剧院推出了名为“庆祝建党90周年百场献礼演出”的特别版块,汇集了众多名家名团名作。在这些异彩纷呈的演出之中,一部即将于5月1日至3日推出的大型情景经典音乐舞蹈《红军哥哥回来了》,因其经典的题材和新颖的舞台呈现而格外引人注目。这台演出还将于5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进行转播。 

日前,国家大剧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大剧院演出部部长李志祥、本台演出艺术总监兼指挥郑健、文学台本赵大鸣、舞美设计戴延年出席了发布会,为媒体解读了这部献礼之作。 


《红军哥哥回来了》新闻发布会现场 苟一戈/摄

大剧院首部音乐舞蹈视角着眼“红军精神”

《红军哥哥回来了》由国家大剧院与中国武警文工团共同主办。国家大剧院开幕至今,曾进行过歌剧、音乐、话剧、京剧、舞蹈五大艺术门类的演出制作,此次的《红军哥哥回来了》是大剧院首次进行大型情景经典音乐舞蹈的创作,在舞台演出制作的领域上进行了又一次新的开拓。 

作为一台建党90周年的献礼剧目,《红军哥哥回来了》独具慧眼地选取了从1928年中共决定将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至1936年各路长征队伍到达陕甘苏区革命根据地大会师这一段特殊的时期进行着力描述,希望由此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高擎起红军精神的火炬,让光荣的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  

该剧艺术总监郑健表示:“之所以选择这一时期是因为‘红军’的建立掀开了国民革命的新篇章,而‘长征’是共产党形成优良作风的重要时期。我们要通过这台演出反映红军精神中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长征精神以及血浓于水的群众关系这四个方面。” 

名曲、名舞、名人同台献礼


中国武警文工合唱团发布会现场深情演唱《十送红军》 苟一戈/摄

《红军哥哥回来了》以红色经典为主旋律,融合了歌唱、舞蹈、朗诵、民乐演奏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广邀众多著名艺术家演绎。整台演出以非编年史的形式进行了场景式的展示,分为“苏区时期”、“军民关系”、“依依惜别”、“长征时期”和“到达陕北”五个篇章。 

郑健说:“在这台演出中,我们所选取的都是最为经典的艺术作品,全部都是经过历史的考验流传下来的精华之作,我们力求在其中强调当时的原汁原味,无论是民歌、民乐还是民舞,都流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也从各个角度体现出红军精神的伟大。” 

在节目的编排上,本台演出汇集了《十送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兵就要当红军》、《红星照我去战斗》、《娄山关》、《七律·长征》、《红军哥哥回来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经典革命歌曲,《无名花》、《长征歌谣》、《黄洋界上》等全国舞蹈大赛获奖作品,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朱德的扁担》、《丰碑》等著名的朗诵作品。


朗诵作品《丰碑》,感动现场记者 苟一戈/摄

《红军哥哥回来了》同时是一台汇聚各界艺术名家的高品质演出,包括著名歌唱家戴玉强、张也、雷佳、陈思思,表演艺术家瞿弦和、温玉娟,舞蹈家黄豆豆等,并且将有武警文工团百人合唱团的强大阵容参与到演出之中,将这些经典之作再度呈现于舞台,令今天的人们依旧能够感受到这些作品在革命年代所焕发的光彩。 

多媒体技术展现红军长征历程

《红军哥哥回来了》的视觉部分,由曾经为歌剧《江姐》进行舞美设计的著名舞美设计师戴延年担纲。戴延年在发布会现场谈到《红军哥哥回来了》的舞美设计时说:“这部剧的舞美构想要区别于晚会,按‘戏’去做。” 

他创造性的将红军长征中历经赣、闽、粤、湘、黔等十四省,翻越五岭山脉,涉过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走出雪山草地,最终到达延安的艰苦历程浓缩于舞台之上。同时,演出中运用了先进的多媒体舞台技术,将实景与投影、灯光相结合,制造出具有历史厚重感又令人耳目一新的舞台效果。 

  除了《红军哥哥回来了》以外,国家大剧院还在2011年4月到8月期间安排了一系列精彩演出,为建党90周年献礼,演出包括歌剧、舞蹈、音乐会、话剧、戏曲各种艺术门类,总场次达到100场。在节目安排上,大剧院选取了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既包含了代表民族文化的地方戏曲作品,也不乏有反映当代风貌的佳作,既有经典保留剧目,又有优秀原创剧目,力求反映建党90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发展历程和当今的时代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