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世界经典深度解读

从俄罗斯文学到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国家大剧院
  于2015年首演的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将在10月21日至24日再次与广大观众见面,于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十周年之际,为观众献上一部俄罗斯油画般的音乐史诗画卷。该剧由作曲家唐建平、剧作家万方、导演王晓鹰等国内一流艺术家组成核心主创团队,本轮演出将由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执棒,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张扬重磅领衔,携手实力派青年女歌唱家徐晓英、杨琪、王宏尧、刘颖、李欣桐、张心、张卓、董芳、刘恋、孔迪,共同致敬那些消逝在战火中的美丽生命。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对谈活动在国家大剧院西餐厅举办高尚/摄
10月11日下午,在悠扬的巴扬琴声中,国家大剧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谈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吴晓都、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导演王晓鹰、主演袁晨野参与了此次对谈。话题围绕俄罗斯文学《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展开,从小说中的题材、故事、人物,到留存在中国人心中的俄罗斯精神与英雄主义精神,三位嘉宾的畅谈也引起了到场观众的共鸣,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喜爱与期待。最后,在巴扬琴演奏家阮明园的伴奏下,大家一起合唱了俄罗斯民间乐曲《喀秋莎》。


来宾合唱俄罗斯民间乐曲《喀秋莎》高尚/摄

剧目介绍 
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所作的中国原创歌剧。原著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的小说,小说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讲述了几个女兵在二战中抗击德国侵略者的故事,讴歌了她们坚贞乐观的性格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国家大剧院力邀国内一流主创团队,倾力打造这部经典作品的中文版歌剧。作曲唐建平在创作中注重将欧洲传统歌剧的质感、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美感和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情感融为一炉。有别于同名电影的创作,编剧万方在尊重小说原著的基础上,生动刻画人物性格,着力笔墨于美好与残酷的对比上,从而导引出鲜活生命的毁灭带给人们的悲伤和警示。导演王晓鹰将写意、诗化的笔调贯穿于全剧的舞台处理中,油画般的勾勒出大自然的辽远壮阔、人性的美丽温暖与战争的残酷无情。
本轮演出,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国家大剧院驻院男中音歌唱家张扬携手青年歌唱家徐晓英、杨琪、王宏尧、刘颖、李欣桐、张心、张卓、董芳、刘恋以响彻在白桦林里的动人音乐,致敬那些消逝在战火中的花样年华。
森林的神秘、沼泽的阴森、钢盔的冰冷、战火的炙烈,这一切与五位女战士对和平生活和美好爱情的执着向往和热切憧憬交织在一起,碰撞出深掘人心的震撼性和感染力。在这个特殊的年份,让我们以此剧向所有为自己祖国献身的英雄们致敬,让我们更加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剧照

剧情简介
二战时期的苏联,准尉瓦斯科夫带领着一队女兵守卫着重要铁路设施。她们中有单纯善良的丽莎、才情横溢的索妮娅、热爱幻想的嘉丽娅、聪明漂亮的冉卡、精明干练的丽达,女兵年轻的心中都怀揣着对未来和幸福的无限向往。
一天,丽达在看望完儿子返回驻地的途中,在树林里发现了两名德国兵。准尉知晓情况后,判定德国兵企图毁坏铁路设施,于是立刻带领五名女兵前去拦截敌人。
准尉和战士们穿过树林和沼泽,赶在黄昏前在一处山岗落脚,等待伏击敌人。然而,在寂静的黎明渐亮的天光中,十六个全副武装的德国兵突然出现在山下。敌情骤变,准尉只好派丽莎赶回驻地求援。不幸的是,身负报信任务的丽莎匆忙中陷入泥淖,命殒沼泽。
孤立无援的准尉和女兵与德国兵打响了最后的战役。女兵一个接着一个,毅然决然地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令人感伤的黎明依旧静悄悄,五个年轻美丽的灵魂永远沉睡在了她们热爱的土地上……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剧照
  
导演的话
当笼罩着晨雾的草地上巴扬琴声悠然飘过,当白桦林中《俄罗斯,我的故乡》混声合唱轰然响起,当剧中人物用歌声“朗读”普希金在《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诗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俄罗斯土地的广袤和文化的深厚……
当丽达与她的奥夏宁、冉卡与她的上校、索妮娅与她的连斯基、丽莎与她的准尉、嘉丽娅与幻想中的她自己共同唱起华丽的九重唱时,我们被身处战争中的女人对爱情、对幸福、对和平生活的憧憬之情砰然打动……
当女兵的美丽身躯与芭蕾舞演员的曼妙舞姿交相辉映,当战士、村民与身着民族服装的舞者乃至几位幻想中的人物同在一片白桦林中跳起圆舞时,我们几乎忘记了严酷的战争甚至忘记了生活现实……
但现实就在那里,战争依旧严酷。有着美丽身躯、美好情感的女战士被沼泽吞噬、被子弹击中、被战火灼烧,尽管她们怀揣着普希金、想念着孩子、高唱着《小路》,她们还是成了战争的牺牲者。她们首先是女人,她们也是英雄。
这是一出听不到枪声甚至看不到敌人的战争戏剧,有的只是充满诗意想象的情景和坚持经典品味的音乐,当然还有一群才华横溢的年轻艺术家在这样的情景中对这样的音乐的倾情演唱,还有那片有生命的、能移动的,唱着时而浑厚时而激烈时而深情时而华丽的合唱的那一大片“白桦林”……
我们的战争讲述中需要更多的心灵触碰和人性表达。这次,借助俄罗斯的深厚文化底蕴,来表达我们自己在纪念战争胜利的同时应有的一份生命关照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