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展演周闭幕演出——美国杨百翰大学“相遇”舞蹈作品晚会 凌风/摄
11月13日晚,国家大剧院歌剧院内,美国杨百翰大学“相遇”舞蹈作品晚会激情上演,也圆满落下国家大剧院第六届“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的帷幕。
从11月2日至今的近半个月时间里,北京舞蹈学院、美国杨百翰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天津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中外9所顶尖院校,在这个国内最大的社会公益性艺术普及教育品牌中,带来了9台12场各具特色的演出。艺术经典的创新演绎、青春力量的扶持助推,国家大剧院一方面致力培育创造力,从基础上推进艺术产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2013年展演周同样得到大众的热力追捧,也进一步印证大剧院艺术普及“滴灌工程”已现成效。
学生们及舞蹈爱好者观摩杨百翰大学“当代剧场”舞蹈团的公开排练 凌风/摄
关注特殊群体 走进大学校园 惠民为民出新招
本届“春华秋实”展演周期间,国家大剧院在演出之余策划了一系列普及活动,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宋飞、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周龙、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史敏、美国杨百瀚大学等都无偿参与,公益性演出更是走进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综合型高校,这样的活动后学生们总会围着主讲老师提许多问题,史敏教授不禁感叹这不仅是让更多人了解艺术院校的机会,也是让青年学子走近高雅艺术的最好机会。
11月13日下午,一场特别的普及活动又温暖举行,杨百翰大学“当代剧场”舞蹈团专门为大中学生舞蹈爱好者、听力障碍学生、农民工子弟学生等策划了当晚节目的公开排练。正如节目名称“相遇”一样,这里不仅有舞者间的相遇、有舞与乐的相遇、有现代与传统的相遇,还有舞者与观众的相遇、有“中”与“美”的相遇。台上杨百翰大学与北京舞蹈学院共演舞蹈《当我们相遇》,台下编导黄嘉敏老师为孩子们讲解节目内容、编排目的,而排练之后舞团还赠送孩子们纪念明信片,传递友谊。
独创模式 坚持创新 升级打造国际化平台
六年来“春华秋实”展演周云集了18所艺术院校的近5000名艺术家和青年学子,上演了79场演出,观众达到近10万人,平均上座率保持在90%,赢得了市场与口碑双丰收,展演周还得到李岚清同志题词——“春华秋实”,以勉励艺术院校和国家大剧院对艺术教育事业做出的努力和贡献。2013年,展演周更是邀请到代表世界艺术教育最高水平的美国杨百翰大学,进一步升级展演周的规模和内涵,成为中外艺术教育普及交流的国际性平台。
更让业界兴奋的,是每年展演周对新人新作的支持,不仅在校学生会参与到演出、导演、美术、化装、服装、灯光、管理等各个环节,真正成为舞台的主人,每年院校带来的也都是最新创作的剧目、曲目,如今年中国戏曲学院《梅兰霓裳》、中央戏剧学院《小井胡同》都是最新制作的,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会中的“倾杯乐和胡旋舞”、第三二胡协奏曲“诗魂”也是首演。
此外,“春华秋实展演周”的独创模式也引起热议。展演周是国家大剧院主办策划、院校提供演出,大剧院负责演出排期、宣传包装、市场推广、后勤服务等工作,院校只需专注于艺术创作,同时政府大力支持、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多年持续赞助,架起了艺术院校与文化公益事业的联动之桥。另外,双方在演出策划阶段就积极沟通,坚持高雅艺术定位,用“艺术与市场”双重眼光审视节目,具体在剧目选择上,大剧院和艺术院校达成了3条标准:在作品内容上,要能体现院校教学特点,有别于商业演出;在艺术质量上,要能够代表参演院校教学的最高水平,展示最好的教学成果和最优秀的人才;在观众接受上,参演作品要是观众熟悉,能接受和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