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中国舞蹈·青年力量

北京舞蹈学院《情·缘》将亮相国家大剧院舞蹈节

国家大剧院


  北京舞蹈学院舞剧《情·缘》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暨2013年国家大剧院舞蹈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从10月底开始,一批优秀的中国舞团就将陆续在大剧院登台亮相,其中,中国舞蹈教育的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将于119日至10日献上一场名为《情·缘》的精彩舞剧,为观众“诗意”舞出徐志摩传奇一生中三段刻骨铭心的“情缘”。


  徐志摩的扮演者孙科曾是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桃李杯的金奖获得者

真情人物鲜活塑造,舞动志摩一世“情缘” 

著名文人徐志摩以《再别康桥》等诗作家喻户晓,他戏剧性的人生际遇几乎同他的文采一样传奇,由此改编的话剧和影视作品可谓层出不穷。而舞剧《情·缘》则是国内首次把这个题材创编为舞蹈作品,以徐志摩一生中与三位女性的三段情感纠葛为主线,用丰富的身体语言,表达出了“有缘无情、有情无缘、有情有缘却错失所爱”百转千回的情愫与无奈。本剧总导演由曾任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的邓一江担任,在采访中,他谈到:“在《情·缘》中,一个重要的创作理念就是以舞蹈语汇刻画、强调人物的性格,在准确捕捉人物典型生活动作的基础上,把它升华设计成为富有美感的身体语言,让观众一下就能理解并且走进这个人物的内心。”舞作中牢牢把握住了三位女性各具特色的形象,张幼仪的朴实、善良、任劳任怨,林徽因的知性、浪漫、才气逼人,以及陆小曼的性感、顽皮、千娇百媚,无不生动鲜明地立在舞台上。而符合人物身份的服装、每人手中独具代表性的道具,以及为本剧“量身定做”的音乐,更加深和丰富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总导演邓一江说:“为了塑造人物性格、打动观众,舞剧《情·缘》中每一个动作都一定要有真实人物的真实情感作为依托,有情而发,由感而生,绝无毫无目的的炫技。” 


  舞台上,三块景板以画轴的形式出现,生动地辅助了舞蹈情节的表达

写意舞台如诗浪漫,集结中国舞蹈“青年力量” 

《情·缘》中在用写实主义手法塑造人物的同时,还坚持‘体验与表现相结合’的编创原则。在故事的时空表达、环境描写上采用了不少表现派的色彩。作为一部“小成本、精制作”的演出,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如何提高作品的质量,一直是艺术创作领域亟待探索的一个话题,而舞剧《情·缘》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舞台上,三块景板以画轴的形式出现,写意的烟雨江南水乡民居随着情节的推进转换到喜庆的洞房花烛夜,进而再推进到英国剑河上古朴的叹息桥,很好地辅助了舞蹈情节的表达。整部舞剧以极富表现力的双人舞为核心舞段,展现人物间的爱恨冲突,又以独舞刻画人物内心的悲喜、纠结和无奈,三人舞则加强了舞作的层次和矛盾点,使得人物关系更加丰富,在编排上十分紧凑到位,而在音乐中,编导还配合音乐,特别加入了《再别康桥》、《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等徐志摩唯美诗作的朗读,用“舞之如诗、如诗之舞”的极致浪漫,在1个多小时的演出中令观众完全沉浸在诗人的故事之中。 

首次创排于2012年的《情·缘》在演员阵容上汇聚了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最顶尖的青年舞者,五位舞者当中有三位都是全国大赛金奖获得者。其中徐志摩的扮演者孙科是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桃李杯的金奖获得者,陆小曼的扮演者胡玉婷也曾获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金奖、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杯”舞蹈比赛独舞表演金奖,邓一江总导演表示,舞剧《情·缘》的创排,集结了中国舞蹈“青年力量”,也为这些杰出的年轻舞蹈演员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