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王府井》 “中国好故事”转战高雄 再度出发

国家大剧院


  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 王小京/摄

2013年9月11日,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王府井》踏出了宝岛台湾巡演的第一步,在台北一连五场的演出中,这部国家大剧院历经两年时间酝酿,经过6轮70余场演出磨练铸就的原创精品剧目,用自身闪耀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大批台湾观众,经过短暂的休整后,满载荣誉的《王府井》又再度出发,于9月20日至22日转战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再度将至真至诚的艺术精品奉献给台湾观众。截至9月20日统计,《王府井》台北、高雄两地几乎场场爆满,上座率近乎100%,超过万名观众走进剧场,享受这部艺术精品。

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好故事” 深情打动台湾观众

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北京,王府井是必游之地。这条历史悠久的中华商业街上,汇集了众多见证了时代沧桑的老字号店铺。但是,蕴藏在那一块块高悬着老匾背后的故事,和这条街上曾经生活过的人群的离合悲欢,估计就鲜有人知晓。而由北京人艺著名演员、编剧郑天玮创作,著名导演任鸣执导的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王府井》就是将目光聚焦在这条大街史实背后的“人性”与“人情”之上,通过讲述王府井长街上“禄顶鸿”帽店的兴衰沉浮,以及围绕在帽店“少东家”佟寿春周围数个人物的人生起伏,辐射性地映照出大时代的沧桑变幻。而那一幕幕改朝换代中不停变幻的各色人物,也都在这方舞台上前赴后继地登场,他们厚重深沉的亲情、义薄云天的友谊、隐忍缠绵的爱恋,都是那样深刻地打动了台湾观众的心弦。

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在9月20日晚高雄首演后表示:“这次巡演比我们预期的还要成功,台湾观众反响很大。今天台湾所有媒体报道最大的新闻是台风天兔的到来,但我没想到今晚高雄还有这么多的观众能前来观看《王府井》,听到他们热烈的掌声,我觉得特别感动。中央现在提出来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我们这些从事艺术推广工作的人,怎样能够把好的中国声音传播出去。港澳台地区是一个传播的范围,港澳台地区之外也是一个更大的范围。《王府井》在台湾巡演的同时,大剧院管弦乐团也去了新加坡、韩国等地,演出同样也获得巨大成功,他们在当地也演出了中国曲目《梁祝》、《良宵》等,非常受欢迎。我觉得我们要把中国声音传播出去、把中国故事讲好,最重要的还是要打造出精品,只有把中国的精品传播出去、把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把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传播出去,在世界范围内达到共识,才是最有意义的。《王府井》在台北和高雄的演出,展现给观众的是诚信、是厚德,是‘守德不守财’的气节,当台上演出“担保”那场戏的时候,我注意到,观众的掌声非常热烈,这说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因为‘真善美’的表达在全世界都是能收获共鸣的。”陈平院长还透露,台北两厅院已经向国家大剧院再次发出邀请,希望2014年大剧院能带话剧《风雪夜归人》继续来台湾巡演。


  舞美团队在技术条件限制下重新调整舞台布景,呈现出和大剧院一样光辉灿烂的艺术效果 王小京/摄

巡演幕后花絮 同样动人心弦

与台上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演出场面相比,《王府井》的幕后故事也同样扣人心弦。此次台湾巡演对剧院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大剧院演出部部长助理关渤介绍说:“大剧院此次台湾巡演之前酝酿筹划了一年多时间,过程中也不断地与台湾方面进行沟通协调,今年三月份,大剧院还特意派出核心团队到台湾考察,提前做足准备。” 此外,《王府井》来台巡演过程中,为了让台湾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中那充满京味儿的台词,工作人员特意连夜整理了字幕,第二场演出即配上了精准的文字,更加方便台湾观众理解剧情。对于大剧院这种充满“人情味儿”与“人性化”的方式,台湾观众表示觉得非常温暖贴心。

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部长管建波出发台湾之前,还要负责歌剧《假面舞会》的工作,连夜卸景奔波,到达台北之后就发烧感冒,但他却一直坚持奋战在工作第一线。管建波哑着嗓子对记者说:“台北两厅院和高雄至德堂的舞台设置与大剧院的有很大区别,我们这次因为巡演的技术条件,也对布景进行了重新调整。虽然之前收到台湾两个剧场发来的舞台装置图后,我们特意针对他们发来的平面图,做出了3D效果图,精确地比量出每一个布景的尺寸,但是来到实地之后,还是要面对诸多困难,比如台北和高雄的舞台转台都和大剧院的尺寸不一样,为了不减损演出效果,我们考虑了多种方案,但最终采取了一种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案,就是在舞台主景‘方盒子’的下面,安装一个能够旋转的底盘,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方案最为安全可靠,实施起来又极为方便。”

由于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只有在演出期间,剧场才会开放冷气,记者看到,国家大剧院舞美团队的小伙子们各个挥汗如雨地在舞台上忙碌,而至德堂的舞台吊杆相比大剧院技术较为落后,只能全部手动操作,于是舞台技术人员们只能重新编程设置,但最终,由于他们的敬业和努力,在并不先进的舞台之上,也呈现出和大剧院一样光辉灿烂的艺术效果。

张光北高雄挂帅男主角 张扬北京人风骨气节

自9月20日开始的《王府井》高雄演出中, 著名影视演员张光北接起了“佟寿春”的接力棒,张光北曾经在2013年春节期上演的“明星版”《王府井》中演绎这个角色,与半年前的首度亮相相比,这次再度披挂上阵的他面对这个角色,自然是更为驾轻就熟,不同于于震意气风发的少年情怀,张光北赋予了这个角色更为厚重的质感。面对哥哥用性命换来海龙的愤怒、面对王爷抢了自己心爱女人的无奈、面对国恨家仇时满腔的悲情……在张光北精湛的演技塑造下,一个顶天立地的北京爷们儿就这样‘立’在了高雄的舞台之上。


  著名影视演员张光北高雄挂帅男主角,本色出演北京爷们儿 王小京/摄

演出结束之后,张光北接受采访时说:“这部戏体现了北京人的精气神,是地道北京爷们儿戏,对我而言是本色出演。《王府井》是我的第一部话剧,更何况是第一次到台湾演出。没想到高雄观众也如此热情,他们在谢幕的时候不舍得离开,都站起来鼓掌,太感动了。”

除“灵魂人物”佟寿春外,由王继世、战卫华、王劲松、王长立、王刚、程莉莎等一众戏骨演绎的王府井长街上那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也都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尤其是由著名演员王劲松塑造的太监喜爷,收获了全场众多关注的目光,也吸引了观众最多的“笑点”和“泪点”。台湾著名戏剧人金士杰就曾评价说:“《王府井》整部戏都非常好看,我尤其欣赏王劲松饰演的太监喜爷和战卫华饰演的肖满金,这两个“坏人” 实在太有戏了,他们的身体语言与性格特征,简直是为表演者提供了一次示范性的展示。”

台风将至 高雄观众依旧火爆

《王府井》在高雄演出期间,恰逢台风“天兔”过境,在面临却未退去观众的热情,更有大批观众慕名前来,因天气原因有不少迟到观众,也有序地在剧场大堂等候入场。

观剧过程中,高雄当地观众依旧用火样的热情验证了《王府井》超高的人气:当王府井大街以令人啼笑皆非的方式改名为“莫理循”大街时,他们由衷地被逗笑;当太监喜爷面对日军的侵略英勇就义之时,他们为喜爷而哭泣;当云儿与佟寿春在老井旁黯然离别时,他们又为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黯然神伤;而当最后王府井的老匾在舞台上高高升起,恢弘的音乐响彻剧场,他们更是纷纷起立,用经久不息的掌声传递出他们对这部戏由衷的喜爱!


  台湾观众们用经久不息的掌声传递出对这部戏由衷的喜爱 王小京/摄

台湾知名剧评人郭耿甫在看过高雄的首场演出之后则评价说:“演出整体感觉相当恢弘大气,演员们的台词功力很深厚,主要人物也各个气韵生动。尤其我很喜欢这部戏的舞美,做得很恰当,充分起到对剧情的烘托作用。主景的出现让人觉得很安定,用水墨方式勾勒的街景,非常诗意,看得到人文的精神。另外服装也很不错,符合朝代特征,显功力,很考究,整体而言非常成功!”

而观众李女士则带着两个分别为7岁和5岁的女儿前来观看,散戏后,两个小朋友兴奋地在剧场大厅王府井的海报背板处合影,迟迟不肯离开。李女士说:“我这次想带着女儿来看看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历史有多么波澜壮阔,虽然她们可能不会全部理解,但是在观剧过程中却一直被全神贯注地吸引,我觉得这部戏对于她们来说,也是一次极为难得生动的历史课。”

《王府井》在高雄的演出依旧沿袭了之前在台北的高超人气,首演票房早已在开演前几日就已全部售罄,截至记者发稿前为止,其余场次还有少量余票。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该剧还分别于9月15日和22日在台北和高雄两地进行“中秋节”和“教师节”公益专场演出,9月22日,高雄公益场邀请当地200位注册教师位免费走进剧场,感受这部优秀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