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话剧《推拿》舞台揭秘,“全盲”演出考验演技

国家大剧院

经历了两个月的漫长排练,国家大剧院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制作的话剧《推拿》9月5日即将在大剧院隆重首演。这部以盲人世界的众生百态为载体、折射现实生活的温暖大戏自策划制作以来便备受期待。目前,本剧舞美已经基本制作完成,充满现代感的舞台和多媒体设计风格颇为亮眼,8月29日,导演郭小男和多媒体设计师王之纲在已基本布置好的代用剧场舞台上介绍了本剧的舞美设计理念。 


《推拿》舞台风格简约现代,多媒体设计成亮点 高尚/摄

舞台风格简约现代,多媒体设计成亮点

话剧《推拿》酝酿策划伊始,便确定了要用充满现代感的风格来展示这台“关乎黑暗和光明”的情怀之作。国家大剧院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汇聚了舞美设计黄楷夫、灯光设计王瑞国、服装设计胡晓辉等一支国内顶尖的制作团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的多媒体影像由以创意见长的新锐舞美设计师王之纲设计,他担任创意总监的鱼果动画工作室曾为话剧《活着》制作多媒体投影,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话剧《推拿》的舞台十分简约现代,以灰色和黑色为主要色调的推拿房构成了主要的戏剧表演空间,象征着盲人“视觉世界”的单调逼仄,随着剧情的推进,推拿房会化身为推拿师们的休息室,进而逐渐延展到他们的其他活动区域。和简约的舞美布景形成强烈互补的是充满想象力的多媒体投射。舞台空间上方将出现生动的人物剪影、发芽的种子和舒展的大树、广阔的草原以及奔跑的骏马等等,缤纷多彩的影像随着剧情不停发生改变,折射出了盲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绚烂。正如导演郭小男所说,“这个故事借用了盲人这个载体,讲述的是更为深刻的、关乎人类走出黑暗、追求光明的永恒主题。” 


精心排练后,演员们将在舞台上“全盲”演出 高尚/摄

“演”盲心亮,演员表演已臻成熟

话剧《推拿》自7月建组以来,经历了长达2个月多漫长且艰难的体验生活和排练历程,而如今,一点一滴的“修炼”终于都得到了成效。演员们在盲童学校观摩盲人的学习生活与一对一的交流、在真正的盲人推拿中心和推拿师们衣食住行的贴身学习、专业盲人推拿师们在排练厅的现场指导,以及两个月来在排练厅的苦功,都令演员们在舞台上扮演盲人“形神兼备”。目前,他们已经能够在舞台上“全盲”演出,这要求演员们必须对舞台调度烂熟于心,细到从A点到B点要走几步都得十分清楚。谈到这一近乎苛刻的安排时,导演郭小男说“对盲人戏来说,说服观众‘相信’十分重要,全‘盲’演出既能让观众‘入戏’,也能帮助演员全身心的进入角色。”剧中每个人的“盲态”都各不相同,有的紧闭双眼,有的带着墨镜,还有的把目光调得没有焦点,十分逼真。 


演出在即,演员紧张排练 高尚/摄

    剧中的四位主演在排练中不但演技日臻成熟,对各自的角色也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刘小锋饰演的沙复明在剧中是沙宗琪推拿中心的老板,是盲人中的“明眼人”,谈到“沙复明”,刘小锋说“他的世界是黑暗的,但他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的。他想看到大海,他认为大海的心跳和他是同步的,他的渴望不具体,不生活,不像别的盲人安于现状,他在精神层面需求很多,所以可以说他是盲人中最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一个人。”吴军饰演的角色“综合”了小说中老板张宗琪和杜鹃啼血的徐泰来两个人物的故事。他坦言:“这两个人物相同的是执拗,但一个非常浪漫,一个却不解风情,有点‘闷骚’,这两个角色老产生‘化学反应’,是个AB型血的角色,自己和自己老打架,让我在排练中很纠结。”谈到这参演话剧《推拿》,他不无感慨地说:“在面对事业和爱情这两大命题的时候,盲人没有健全人这么多的选择,他们往往在等待,这让我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胡可饰演的美丽盲女“都红”是推拿中心的“女神”,而工作时的胡可相当敬业勤奋,导演和同事都赞不绝口。“都红是冰,她美丽的外表下藏着深不可测的绝望,她甚至对爱情感到恐惧,正在这块冰上发出了一个小小的爱情嫩芽时,却被无情的掐断了”胡可说。正是都红的悲剧性断指,把全剧引向了高潮。与都红的“冰”相比,王一楠饰演的“金嫣”就是“火”,瘦瘦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无穷的决心和能量,照她自己的话就是“平常人体温37℃。但金嫣是250℃起步,300℃刚好的这么一个人。”除了“金嫣”,王一楠的另一个角色是《推拿》上海方面的制作人,除了演戏,她还要负责很多其他的工作,经常忙得脚不沾地,在排练厅,每天大家见面都会开玩笑问她:“还活着?”而王一楠却是“乐此不疲”,每天的状态都能调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