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至10日,一年一度的国家大剧院八月合唱节即将再次拉开帷幕。2013年的八月合唱节将汇集来自中国、西班牙、奥地利、英国的六支优秀合唱团,为观众呈现六场风格各异、且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音乐会。虽然从数量上来看六支合唱团并不算多,但已经连续举办到第五届的八月合唱节无论是在团体选择还是曲目策划上,都无不彰显出创意和精致的特征,六场音乐会可谓各有千秋。
合唱就在你身边
作为音乐领域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合唱在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中国人而言更是一种拥有广泛参与度的文化活动。从校园到社区,几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都参加过合唱活动,而公园和广场上为数众多的各色合唱团更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中国有着大量的专业和业余合唱团体,其数量之大和分布之广甚至已无法统计出准确数字。作为一种音乐艺术,可以说没有其他哪一种形式能够像合唱这样拥有如此高的群众参与度。
“八月合唱节”就是国家大剧院在每年暑期主打专业合唱的一项品牌系列演出,与五月音乐节、漫步经典音乐会一起构成了北京夏季舞台上的一条靓丽主线。从2009年第一届开始至今,大剧院已经连续五年坚持不懈地推出这项系列演出,在谈到设立“八月合唱节”的初衷时,国家大剧院演出部常务副部长任小珑表示,大剧院作为一个标志性的剧院,承担着为公众提供优质文化艺术服务的职责。从策划之初,大剧院就着力于将这一合唱节打造成为一个高品质的合唱平台,把国内外优秀的、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合唱团和作品汇集起来,一方面促进各国合唱艺术的互通与交流,另一方面通过在公众间进行推广,让所有喜欢唱歌的,参加过歌咏活动,或者已经是合唱团成员的人都有机会在现场聆听一流合唱团的演唱,从而助力合唱艺术的普及与发展。
六场音乐会“少而不凡”,百余首歌曲“多而不俗”
“多元文化让世界各国都拥有了自己的合唱艺术,对民歌、影视作品、流行音乐、爵士蓝调等风格的融会贯通,让合唱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庞大,兼容并蓄成就了合唱艺术的有容乃大,所以我们一开始在策划八月合唱节时,便力求多角度呈现合唱艺术的博大魅力。”国家大剧院演出部项目负责人说。
纵览往届合唱节的参演团队名单,可以说每一支来到大剧院的合唱团都具有非凡的实力和鲜明的特色。如2010年的夜莺女子合唱团就来自合唱传统强国芬兰,她们在展示精湛合唱技巧的同时也深具感染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2011年则力邀奥地利威尔顿童声合唱团,让观众领略了来自音乐之都奥地利的童声合唱魅力;还有2012年的牛津大学合唱团、B vocal无伴奏合唱团等也都风格迥异。而本届八月合唱节参演的六支合唱团也同样都“身经百战”,实力不俗。除了三支来自大洋彼岸的“洋面孔”,还有三支国内精英团队。在曲目设计上,则包含了各地民歌、艺术歌曲、流行改编等多种不同体裁,可谓精致古典与现代前沿共同呈现,不朽经典与创意改编交相辉映,适合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
8月2日,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将为大剧院2013八月合唱节拉开序幕。在众多歌剧中有过“给力”表现的大剧院合唱团这次将网罗艺术歌曲、歌剧咏叹、各地民歌等多种体裁,从《小河淌水》到《永恒的爱》,从《送别》到《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立体化展示合唱团的多层次声音质感。
8月4日,西班牙纳瓦拉室内合唱团将带来地道的西班牙巴斯克地区民谣。从当地传统曲目的代表作,到20世纪西班牙纳瓦拉最富盛名的作曲家费尔南多·瑞马查的热门之选,用歌声勾勒西班牙人的点滴生活往事。
同样大走“民族路线”的还有奥地利萨尔茨堡合唱团,8月7日,合唱团将带来《我来自奥地利》、《爱之歌》、《云雀之歌》等一系列充满鲜明地域特色的作品,届时,合唱团员还会身着当地特色服饰载歌载舞,在舞台上再现奥地利盛大的民间狂欢。
8月8日,享誉海内外的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将带来一场“清新范儿”十足的音乐会,以空灵甜美的音色演绎《自由飞翔》、《夜莺》、《唱脸谱》等一系列小巧精致的作品,带来色彩缤纷的听觉享受。
8月9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唱团这场音乐会则可以说是俄罗斯歌曲控和怀旧人士的最佳选择。《山楂树》、《喀秋莎》、《纺织姑娘》、《红莓花儿开》、《海港之夜》等经典都将一一呈现,电视剧《潜伏》片尾曲的“原型”《神圣的战争》也是其中之一。
8月10日,拥有500多年悠久历史的英国剑桥国王学院合唱团将以《和平之歌》、《离别之歌》、《智慧之歌》等一系列来自古老英伦的圣洁之声为八月合唱节精彩压轴。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团长黄小曼说:“艺术就像是金字塔,群众基础决定了金字塔的规模,塔尖的位置则决定了金字塔的高度,国家大剧院‘八月合唱节’的目标就是引入塔尖水平的合唱团来演出,进而活跃我们整个合唱领域,促进合唱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