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百年“旧金山之声”首发京城

国家大剧院

11月16日晚,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在指挥大师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的带领下首度登陆北京,携手“钢琴小天后”王羽佳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为乐迷呈现了一场精彩的交响音乐会,同时也为国家大剧院特别策划的“2012秋季交响系列”画上了完美句号。 

与北京乐迷首度“亲密接触”


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在指挥大师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的带领下首度登陆北京 甘源/摄

在今年国家大剧院的秋季演出季中,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等多支世界顶级交响乐团纷纷亮相,各自带来的“拿手曲目”令京城乐迷大呼过瘾,旧金山交响乐团的到来无疑将为这一系列的交响盛宴完美收官,而此次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也是该团首次在北京亮相,很多乐迷早已是翘首企盼。在美国的著名交响乐团中,旧金山交响乐团101年的历史虽算不上最长,但它绝对称得上是一匹“黑马”,色彩绚烂的弦乐,动力十足的铜管,它以绝对的冒险精神和胆识一路走到今天,打破了美国“五大”交响乐团坚不可摧的世纪神话。担任了乐团17年音乐总监,被誉为当代美国交响乐“旗帜”的指挥大师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也说:“旧金山交响乐团是一支非常棒的管弦乐团,它具备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1974年我首次指挥乐团时,我便知道自己来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从某种程度上讲,乐团是旧金山这座城市的直接产物,因为这座城市和她的居民都充满了冒险精神,乐团也不例外。” 

辉煌交响缔造不眠之夜


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携手王羽佳带来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 甘源/摄

演出一开场,托马斯与乐团就展示了自己诠释美国作品的优势,带来由现任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驻团作曲家约翰·亚当斯所作的《快机器中的短旅程》,这部作品堪称是“简约主义”音乐的代表,此种类型的作品此前在国家大剧院鲜有呈现,因此让观众颇感新鲜。不断重复的平稳节拍带给观众一种不断旋转的运动感,仿佛在驾驶一辆飞驰的跑车。在这之后,乐团携手王羽佳带来了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也是普罗科菲耶夫所有协奏作品中最富有挑战性的一部,被人们称为辉煌而疯狂的炫技“神曲”,因为最夸张的时候甚至要求奏者在一秒之内弹奏十多个绝对清晰的音符。然而这对于王羽佳来说却完全不成问题,这部艰深的作品在她的指下,已不仅仅是技巧性的完美,更是作曲家复杂内心世界的深刻解析。乐队与之的配合也令人惊叹,在快的几乎没有喘息的音符流动之间,二者的对话与衔接一气呵成,酣畅淋漓。在火山岩浆喷发般的第四乐章,乐队与钢琴更是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二者一齐将作品推向了最高潮,让人惊心动魄、血脉喷张的同时也感到一种实实在在的扎实与有条不紊。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几乎是同时,观众席中响起了雷鸣般的喝彩与掌声,旧金山交响乐团与王羽佳的成功合作,也让在场观众真实体验到了何谓交响乐的“伟大”。之后,王羽佳又单独加演了《卡门主题变奏曲》,高超的技艺再次令观众叹为观止。 

下半场,乐团为观众单独呈现了著名的“拉二”,即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相比上半场所带来的激动,这部作品则以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宽广绵延的旋律线条包裹住了所有观众悸动不已的心。在这部作品中,旧金山交响乐团的实力展露无余,而这也是一部完完全全能够体现乐团精神的作品,即一种博大、宽容、包容万物的精神。尤其是深入人心的第三乐章,弦乐与单簧管主题的交织缠绵悱恻,让在场观众深深陶醉其中,乐团也证明了自己不仅仅拥有明亮的弦乐和辉煌的铜管,更有表达感情时的真挚与细腻。在这个乐章中,乐团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如仙境般美好的境界,让人流连不已,如果不是终曲乐章跃然奏出,观众们甚至很难从刚才的情绪中走出,而这种宁静注定要被更加辉煌的尾声所替代。乐队在短暂地再现引子部分的美丽乐句后,再次回归高速运转。此时,弦乐、管乐、打击乐各声部营造出强大的声响漩涡,最后以一种让人血液沸腾的方式冲向终点,而观众也以最卖力的掌声回馈于乐队无以伦比的精彩表现。数次谢幕后,乐团又为观众特别加演了《凤阳花鼓》与《法兰多舞曲》,将气氛再次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