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晚,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携手指挥大师克里斯蒂安·蒂勒曼登台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以瓦格纳、布鲁克纳的德奥浪漫主义音乐三大顶峰之作上演了一台精彩绝伦的音乐盛宴。
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携手指挥大师克里斯蒂安·蒂勒曼登台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王小京/摄
德奥古典音乐最佳继承人
此前,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曾两度登台国家大剧院,率团前来的分别是意大利指挥大师法比奥·路易斯和丹麦指挥新秀尼古拉·齐奈德,乐团手术刀般精确、甘醇般浓厚的德意志音响色彩给北京观众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本次的“主帅”同样不同凡响,他就是当今乐坛最当红的指挥之一,被誉为“德国古典音乐复兴领军人”的指挥大师克里斯蒂安·蒂勒曼。乐团长达464年的历史不仅拥有了无出其右的傲人传统,也用不争的事实证明了自己德奥古典音乐继承人的身份。而蒂勒曼也可谓深谙德国音乐且几乎疯狂尊重着这份难得的传统。此番,乐团以全套德奥作品作为音乐会曲目可谓实至名归,也早早令京城乐迷翘首期待。
从瓦格纳到布鲁克纳,精彩不可复制
当晚,乐团独具魅力的音质通过音乐会得到了最好的展现。上半场,乐团带来了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前奏曲与“爱之死”。这段音乐可谓是瓦格纳作品中最伟大的管弦乐段落,也是多位指挥大师与顶级乐团的“挚爱”,卡拉扬与柏林爱乐、索尔蒂与芝加哥交响、姆拉文斯基与列宁格勒爱乐等都曾在不同录音与场合中与这部伟大的作品亲密接触,本场音乐会的指挥蒂勒曼也曾于2003年率维也纳爱乐乐团演绎了这部作品,让人们领略了瓦格纳及其音乐的伟大。当晚,乐团将作品中震慑人心的感染力发挥到了极致,所有的情绪——希望和恐惧、悲哀和欲望、幸福和痛苦在音乐中积累酝酿,声部间的交织如波浪般层层推进,在夕阳尽头,音乐如巨浪般涌向宏伟的高潮,几乎将所有现场观众吞噬,让人感觉连呼吸都变得奢侈起来。如果这就是瓦格纳的伟大,那么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已经在音乐厅内制造了新的奇迹,一支只有作曲家亲自调教过的乐团才能有如此气吞山河的气势,才能如此完美地掌控这样一场命运与欲望的较量,观众的耳朵和心脏才会体验到如此前所未有的震撼。
乐团与指挥的精彩演出博得全场观众难以抑制的掌声与喝彩 王小京/摄
下半场,乐团以一部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再次惊艳观众。被称为“小卡拉扬”的蒂勒曼是当今演绎布鲁克纳作品最权威的专家之一,这一点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第一乐章中,在指挥滞缓的节拍与手势的带动下,乐队营造出庄重肃穆的氛围,而张弛有度的弦乐,明亮的长笛以及竖琴的点缀,又适时将紧张的气氛吹散,整个过程乐队都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思绪,甚至让人感受到一种摄人心魄的震颤。而作品最著名的第二乐章慢板则是布鲁克纳交响曲最高境界的表现。在蒂勒曼的调教下,弦乐醇厚而温暖,铜管与木管收放得恰到好处,让人在宁静中静静体味着那一份难以言说的哀伤。在第三乐章轻快如舞步的兴奋过后,乐队在第四乐章中终于暴发出举世无双的神勇与壮观,甚至在极强的乐队大合奏中止后,音乐带来的“余震”仍久久不能散去,而从之后观众难以抑制的掌声与喝彩中可以得出结论,这一晚,蒂勒曼与他的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留给了北京观众一个多么美好、震撼而又难忘的交响之夜。
继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之后,旧金山交响乐团、大提琴家李垂谊与慕尼黑室内乐团,以及维也纳爱乐K&K室内乐团也将在近期陆续登陆国家大剧院,带观众全方位领略交响乐的震撼与室内乐的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