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维多利亚·穆洛娃和她的音乐伙伴们在北京以“镜中世界”为名进行了一场令乐迷难忘的音乐会。时隔11年后的4月8日晚, 久别北京舞台的“小提琴天后”穆洛娃携手瑞士巴塞尔室内乐团及指挥家乔瓦尼·安东尼尼在北京国家大剧院献上了一场精彩无限的贝多芬狂欢夜。
“冰美人”阔别十一年 献上贝多芬小提琴名曲
2001年春,穆洛娃北京音乐会的曲目设计大多源自流行曲和爵士乐,包括麦尔斯·戴维斯和著名的艾灵顿公爵作品等等。这使听惯了穆洛娃演奏巴赫、贝多芬或门德尔松的乐迷,在这场音乐会中并没有找到最熟悉的感觉。穆洛娃是俄罗斯伟大的小提琴家列奥尼德·柯冈的学生,她对古典乐派作品的演绎一直令乐迷向往已久,时隔11年后的北京音乐会终于可以让乐迷圆梦。
当晚的音乐会中,“冰美人”穆洛娃为现场观众带来了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早年间,穆洛娃曾在飞利浦唱片公司录制过由加迪纳爵士采用古乐的形式演奏的此曲,别具韵味且为人津津乐道。而在本场音乐会中,以演奏古乐著称的瑞士巴塞尔室内乐团同穆洛娃的合作便带给了观众这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整首协奏曲听起来委婉动人,声音很有韵味,安东尼尼棒下的巴塞尔室内乐团音色饱满生动、表现不俗;“冰美人”的琴声也厚实迷人,演奏技巧娴熟流畅,穆洛娃虽然表面冷峻理智但却给人以内心热情奔放的印象。
一场音乐会现两位指挥 古典“贝多芬”呼应现代“科特伯恩”
在欧洲红得发紫的指挥家安东尼尼是古乐“本真运动”的推崇者。他对贝多芬独到的表达备受乐迷关注。安东尼尼曾在此前的采访中表示:“乐团演奏的贝多芬很有力道,激情与张力中蕴含稳健,这种演绎方法十分迷人”音乐会中,安东尼尼带领乐团激情演绎了贝多芬《科里奥兰序曲》和《第七交响曲》。尤其是《第七交响曲》完全显现出他那意大利式独有的奔放和潇洒。在快速的齐奏下乐团依然透出一份松弛和洒脱,安东尼尼对节奏的掌握和对乐队音色的塑造上都值得称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乐团在下半场还演奏了当代作曲家鲁道夫·科特伯恩的《为古典乐团而作的四个乐章》,此作品创作于1997年,是为伦敦莫扎特演奏家乐团而作的。作曲家科特伯恩说:“这部作品中的配器方式是海顿和莫扎特惯用的。我在创作的过程中尝试着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处理这一较为传统的配器法。”当晚的音乐会上,安东尼尼特意放下指挥棒,将这部向前辈致敬的作品交给瑞士本土指挥家托马斯·赫尔佐格。一场音乐会同时出现两位指挥,这在大剧院的舞台上还颇为稀罕。作为现代音乐的专家,赫尔佐格对音乐流畅性以及各声部的控制把握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整首乐曲如泉水般灵动清澈,听众也似乎近距离走到了瑞士的乡间小路。
继北京的演出后,本月10日,穆洛娃将与巴塞尔室内乐团飞赴韩国大田市,在那里结束本次亚洲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