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瑞士,人们首先想起的必然是具有数百年历史的钟表业以及高效而完善的金融服务业。而当说起瑞士的交响乐团,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这支迄今已有143年历史的老牌交响乐团,稳坐了瑞士本土乐团的头把交椅。11月5日,这支乐团就将在指挥大师大卫·津曼的带领下登陆北京,而这也是乐团阔别北京整整30年后的首次回归。
雄壮音响开启德奥盛宴
对于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的听众而言,无论是在现场音乐会还是从唱片中,只要听过一次这支乐团的演奏,便很难忘记他们堪称华丽的乐团音响。通透、雄厚、硬朗,这支曾与福特文格勒、海汀克、哈农库特等大师有过亲密合作的乐团拥有着与它一百多年历史相称的好声音。
16年前当指挥家大卫·津曼就任乐团的音乐总监之后,如同奥曼迪之于费城管弦乐团一样,国际乐坛上又一组“黄金搭档”就此诞生。在津曼的辛勤耕耘之下,乐团在保留曲目与艺术风格方面更加注重德奥核心作曲家,近年来双方合作录制的贝多芬、舒曼交响曲全集,以及理查·施特劳斯管弦乐作品集都是水准极高的当代录音。
马勒权威组合风光无限
除了贝多芬、舒曼等作曲家以外,对于马勒的权威演绎是津曼与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这对组合得以在强者林立的欧洲乐团大军之中取得一席之地的“杀手锏”。从2005年开始,双方经不懈努力终于在RCA唱片公司录制完成了马勒的全部10首交响曲,在2011年的国际马勒年,这套录音被唱片公司作为马勒年的献礼发行,并迅速成为马勒爱好者们人手一套的经典录音。
作为演奏马勒的权威,津曼在2011国际马勒年成为了最抢手的指挥之一,在巴黎、伦敦、等城市津曼以及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接连上演着马勒作品。在今年最权威的莱比锡国际马勒音乐节上,津曼领衔的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与维也纳爱乐、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等世界一流乐团同台竞技,这无疑证明了津曼和市政厅管弦乐团已经跻身当今国际乐坛最优秀的马勒演绎者的行列。乐迷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平日间无缘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没有关系,但在马勒年,听不到津曼与乐团诠释的马勒就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浪漫主义巅峰之夜
马勒的交响乐作品体量大、演奏时间长,在许多马勒音乐会上往往曲目只有一部马勒的交响曲,但此次乐团来京,特别在上半场安排了舒伯特第七交响曲,从演出的分量上来说这足以用“超值”二字形容。
作为此次国家大剧院马勒系列的重头戏,音乐会下半场的马勒第五交响曲称得上是马勒的“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不但是马勒创作生涯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更是马勒“命运三部曲”的首部作品。其庞大的乐队编制,浩瀚的乐思以及无数次被用在电影插曲中的第四乐章“小柔板”,无不让这部作品成为了马勒最受欢迎的交响曲,第五交响曲也几乎包含了马勒在这一时期全部的音乐特质。壮丽的交响乐经由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奏出,德奥乐派的浪漫主义巅峰必将在这场音乐会上独家呈现。
专访大卫·津曼
1、您怎样理解马勒这个人和他的作品呢?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通过马勒的成长背景、他的国家、他所受的教育、他最初的音乐偶像等等这些来理解马勒。马勒音乐的风格前后改变非常大,他越来越执着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音乐。看马勒,我的切入点是他的声乐套曲,先通过声乐套曲了解马勒。尤其是《少年的魔角》,这是理解马勒第四交响曲的关键。理解马勒,先是他的歌曲,然后才是交响乐及其他的音乐形式。
2、今年是纪念马勒逝世100周年,您认为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纪念马勒有什么意义呢?
我觉得,马勒实际上是一个预言家,他的音乐预示了现代音乐。不是说他的音乐很现代,而是说他使用的作曲技法,其音乐表现出来的人性是非常现代的,更接近于我们这个时代。站在我们这个时代,要比马勒的同代人更容易理解马勒。他的音乐在预言未来的人性,正如贝多芬在音乐中表现出来的那样。
3、今年您都参与了哪些纪念马勒的演出呢?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
在挪威和比利时我指挥了马勒的第三交响乐,在法国和英国伦敦指挥了马勒的第四交响乐,又在莱比锡音乐节上指挥了他的第六交响乐。我和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一起,与索尼BMG公司合作,录制发行了马勒全套交响乐作品。今年各处的马勒演出很多,除了在苏黎世,还有很多地方邀请我作为客座指挥演出马勒的作品。今年我指挥了多次第六交响曲,这也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演出。下一步我会指挥第五交响曲,这也是我非常期待的。
4、今年国家大剧院邀请了十位中外指挥家,从7月到12月在十场音乐会中为观众呈现马勒的十部交响曲。您是如何看待和评价大剧院策划的这一系列纪念演出的呢?
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演出马勒的全套交响曲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听众会听到不同的指挥家演绎的不同的马勒,会是非常有意思的体验。事实上,今天在莱比锡音乐节上,也在两个星期内上演了马勒的全部交响乐作品。我觉得亮点会在于一段时间内一部接一部的听马勒,相互关联的听他的交响曲,而不是单一的某一部作品。这样的听觉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我觉得这会是这一系列音乐会的亮点。我将会在其中指挥第五交响曲,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亮点(幽默的笑)。
5、您最喜欢马勒的哪一部交响曲?
我曾说过第四交响曲在某种程度上堪称完美,但是马勒的每一首交响曲对他来说都是新的开始。任何一首作品都是不可替代的,彼此风格迥异,他们都是全新的音乐尝试。我的确非常喜欢第四交响曲,但实际上他的每首交响曲我都喜欢。第四交响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最古典的,是马勒作品中比较容易被理解和欣赏的一首。第九交响曲的末乐章是他奉献给全世界的礼物,是音乐史上最优美,最动人的作品之一,我非常非常喜欢。但是你要明白,我不可能演出马勒全部的作品,只能是按照音乐季的要求来。总是会有别的因素需要考虑到的。如果可能的话,我是愿意演出全部的曲目的。
6、2005年录完全套贝多芬交响曲之后,您开始挑战马勒的录音,当时预计在2010年前完成十首交响曲录音,是否按照计划完成?先录制的贝多芬对录制马勒有帮助或者影响吗?
是的,我们已经录制完并且发行了。录制贝多芬是我们的计划之一,随后我们录制了舒曼交响曲全集,然后是施特劳斯的音诗,这些是我们的计划。当然了,马勒与贝多芬有很多相似之处,贝多芬对马勒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先录制贝多芬肯定是有帮助的。但是我觉得事情都是一步一步来的,我们从贝多芬开始,使用规模小一些的乐团,等到我们录完了施特劳斯,就觉得是时候来录马勒了。
7、当时为何想到要历时如此长的时间去完成这样一项“浩大的工程”呢?
首先,对我来说,我非常喜欢马勒的交响曲。之前我就录过马勒交响曲全集。这次是一次全新的记录,我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把它记录下来。现在不论时间,还是乐团,都非常适合来做这件事情,而且我们也得到了唱片公司的支持,这些都是我决定要录马勒交响曲全集的主要因素。
8、您和苏黎世音乐厅管弦乐团有十几年的合作了,能谈谈在这个过程中您的最大收获是什么?相比您执棒过的其他世界顶级交响乐团,您认为这个乐团的魅力是什么?
我们合作有16年了。跟自己的乐团合作这么久,大家相互之间的了解会非常深,我了解他们是怎么演奏的,他们也了解我是怎么诠释音乐的,我们合作无间,就好像是共用一个大脑。我们几乎合作过所有重要的作品,我们一起巡回演出,一起录制唱片,我们对于音乐的观念是一致的。当然,乐团是需要塑造的,同时我也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就好象你在演奏自己的乐器一样。你懂得怎么演奏它,这是一大优势。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乐团。他们觉得演奏音乐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他们热爱演奏音乐,同样热爱展示他们对演奏音乐的热情。只要听过他们的演奏,就会马上感受到这一点。这实在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
9、您对此次演出、对北京的观众有怎样的期待?
上次在北京的一个星期我过得非常愉快,与乐团的合作非常好。因为上一次是新年音乐会,所以与一般的音乐季的演出不同,观众群也不同。我还是要说,那是一段非常愉快的经历,我在北京度过了圣诞节和新年,逛了北京,去了长城,非常开心。我们非常期待即将到来的演出。其实旅行是很有压力的,我们去北京之前要去上海和广州,搬乐器、倒时差都是很辛苦的,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非常期待这次演出。我想邀请观众们走进国家大剧院听演奏,在国家大剧院纪念马勒诞辰一百周年系列音乐会中,他们会听到来自优秀乐团演奏的优秀音乐作品。这也将是我第一次跟我的乐团一起来中国,他们很久以前来过一次,但是没有跟我一起,所以我们对此非常期待。我们也非常期待为北京的观众演出。最后,我要说一句,非常欢迎你们来听我们的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