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9日,享誉世界的维也纳爱乐乐团让观众现场感受到了纯正的“维也纳之声”,那富于弹性的迷人音色让很多观众“三月不知肉味”。2010年11月,由维也纳爱乐6位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家组成的“维也纳大提琴5+1”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首次亮相,凡是听过这个组合演奏的人无不钦佩于他们所具有的非凡魔力。
2011年10月26日,“维也纳大提琴5+1”将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梅开二度”,用最维也纳的方式来演绎300年来中外音乐的经典旋律,用音乐讲述动人的爱情故事。
百年室内乐传统造就醇厚“维也纳音色”
维也纳是古典音乐之都,由全球音乐精英组成的维也纳爱乐乐团更是全球最著名的顶尖乐团之一,乐团极高的演奏水准和绝妙的“维也纳音色”使全世界音乐爱好者为之倾倒,这支乐团自然也与维也纳这座城市一样成为音乐的代名词。
“维也纳音色”之所以特别醇厚,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其深厚的室内乐演奏传统。现代意义上的弦乐四重奏以及衍生的各种室内乐都是在维也纳诞生并发展的。数百年前,室内乐仅仅是奥地利宫廷中的高雅游戏,后来民间爱好者也纷纷效仿,蔚然成风,很多伟大的作曲家们也亲身参与其中,海顿、莫扎特、勃拉姆斯等都是个顶个的室内乐高手。
室内乐的传承在今天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内部一直得以保留。维也纳爱乐乐团的乐手们很多都来自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他们先在歌剧院乐池里磨炼数年,其中的佼佼者才有资格与爱乐乐团的资深乐手们进行室内乐的训练和演出,只有得到一致认可后方能被接纳,成为这家“百年老店”中的一员。由此可见,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每一位乐手必须首先是一位出色的室内乐演奏家。
来自顶尖名团的大提琴“对对碰”
一提到大提琴乐团,音乐爱好者往往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成立的“柏林爱乐12把大提琴”。这支乐团一直以来都是这个领域的翘楚,在世界乐坛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正是由于柏林爱乐的成功,使得世界各大乐团纷纷效仿,开发自己的“内部资源”,形成了“墙内开花墙外红”的局面,比较著名的就有 “莱比锡弦乐四重奏团”、 “芝加哥铜管五重奏团”等。而在大提琴领域唯一可与柏林爱乐“叫板”的演出组合正是“老对手”维也纳爱乐的“维也纳大提琴5+1”。“维也纳大提琴5+1”由维也纳爱乐最高艺术委员会委员、著名大提琴大师杰哈德·考夫曼创建于2007年,乐团成员全部来自维也纳爱乐乐团。按照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管理,65岁是乐团团员退休的年龄。2008年,为维也纳爱乐乐团供职35年的大提琴首席杰哈德·考夫曼正式卸任。虽然退休,但考夫曼仍在带领其他五位年轻的大提琴演奏家走出维也纳,一起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演出。
尽管比柏林爱乐乐团晚成立了20年,但是这六位大提琴独奏家的组合却一点也不逊色与前者。恰逢11月份“柏林爱乐12把大提琴”也要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亮相,这对于“维也纳大提琴5+1”来说就有了“欲与柏林试比高”的意味,至于“战果”如何,恐怕就需要观众亲临现场方能“耳定乾坤”。
用经典音乐小品为你讲述爱情故事
“维也纳大提琴5+1”的演奏曲目十分广泛,涵盖了从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到披头士的现代音乐。在曲目的变换中,他们将打破常规,不设固定的首席,通过戏剧性的演奏,让每位演奏家都能展示他们完美的技巧和富有个性的音乐。
此次演出他们带来的曲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了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维瓦尔第的《G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印象主义时期作曲家拉威尔的《哈巴涅拉形式练声曲》。两部作品时间跨度达200年,也可见乐团雄厚的演奏实力。
音乐会的第二部分则凸显了“故事性”。乐团以特别的方式设计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个非常害羞的男生遇到一个同样腼腆的女生,他们一见钟情,互相思念,并最终步入了婚姻殿堂。整个故事不是用语言来讲述,而是用音乐来串联,每到一个情节就会演奏与这个情节相关的曲子,比如男孩为女孩魂牵梦萦的《爱之梦》,婚礼仪式现场的《婚礼进行曲》,伴着施特劳斯的《为火车开路》,两人又一起乘坐火车来中国蜜月旅行等等。当然故事也安排了与中国相关的情节,当这对年轻的夫妻踏上中国的土地,耳边便响起了动人的中国民歌,他们还第一次看到了中国的芭蕾舞《红色娘子军》。这种独具匠心的演出形式无疑是音乐会的一大亮点,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并不多见,将为当晚的演出平添几分神秘感。而乐团为这个故事所选择的音乐也横跨了古典、浪漫和20世纪音乐等不同流派,让人不得不惊叹乐团的超级适应能力。金秋之夜,带着爱人一起来听这个别出心裁的“爱情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