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家大剧院舞蹈节的“寻觅之旅”旅程过半,众多国内外一线舞团先后登台,精品佳作争先亮相。11月14日晚,舞蹈节迎来又一个重量级舞团“美国马克·莫里斯舞团”登台。世界顶级现代舞编舞大师马克·莫里斯亲自率领其舞、乐团,为北京的观众献上连续两晚的视听盛宴。
近60岁的编舞大师马克·莫里斯已经先后为舞团创作了150余部作品 王小京/摄
编舞大师对话先哲
新作+经典共谱“身体协奏曲”
今年十月,在大剧院舞蹈节的演出排期公布之初,编舞大师马克·莫里斯携舞团首度来京演出的消息就让京城舞迷倍感振奋。一台由经典舞作《大二重奏》、《苏格拉底》以及2014年最新作品《无词歌》构成的“身体协奏曲”,14日晚在舞者与乐团的精湛演绎下完成了马克·莫里斯舞团精彩绝伦的北京首秀。
1956年出生于西雅图的马克·莫里斯,24岁时就创建了自己的马克·莫里斯舞蹈团;30岁时,十八部芭蕾舞作品已被世界各地的芭蕾舞团广泛演绎;目前近60岁的他已经先后为舞团创作了150余部作品。如今的马克·莫里斯舞团已然成为20世纪现代舞历史上最著名的团体之一,常年受邀参与林肯艺术中心等全世界各大艺术中心以及艺术节的演出。
马克·莫里斯常常将自己对哲学的理解融入到他的创作当中 王小京/摄
马克·莫里斯可谓荣誉等身,作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会员和迄今共获授十一个荣誉博士头衔的编舞大师,他还曾先后获得两次英国劳伦斯·奥利佛奖章、1991年获麦克阿瑟奖、1997年获艾美奖(与马友友合作作品)、2007年获美国舞蹈节萨米尔·H·斯科普斯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美国莱昂纳多·伯恩斯坦终身成就奖等。“我认为舞蹈应该结合音乐表达人性或人类性,而不是‘自我表达’。”马克·莫里斯常常将自己对哲学的理解融入到他的创作当中,具有宗教意味的作品拥有极为强大的感染力,根据路·哈里森的音乐为灵感创作的《大二重奏》就是如此,“表现原始的庆典仪式,富有宗教意味。”而《苏格拉底》是在古典音乐家埃里克·萨蒂1918年的同名人声和乐队作品基础上创作的,是莫里斯最经典的作品之一。编舞与音乐本身的清澈相应和,舞者间或停顿以古希腊剪影姿态定格,传递出编舞家深沉的哲学观:“《苏格拉底》十分冷静地将柏拉图对死亡的哲学反思从直观的文字表达通过一个男高音的演唱表现出来。”
而刚于今年10月8日在纽约都市剧院完成世界首演的马克·莫里斯最新作品《无词歌》也在当晚亮相,这一系列具有不同观点的二重唱短舞,灵感来源于门德尔松的音乐。
音乐舞蹈同台品鉴
乐池+舞台营造“现场感十足”
熟悉马克·莫里斯舞团的观众都知道,舞团拥有一个闪亮的“关键词”——现场演奏。作为美国第一支坚持每场演出配有现场伴奏的舞团,马克·莫里斯在1996年就做出每场表演都会聘请音乐家的承诺。“从那时起,我就和我自己的乐团合作。一直以来音乐家们跟着我和我舞团的演员们巡演,他们对我来说缺一不可。”当晚演出中,马克·莫里斯乐团的中坚力量:男高音扎克·芬克尔斯坦、钢琴家科林·福尔勒以及小提琴演奏家乔治·瓦什夫,就为观众带来了一台舞蹈加一场音乐会的超值盛宴。
而2006年起就开始为自己舞团的演出做音乐指挥的马克·莫里斯,也以其乐感出众闻名于世——他曾登上过纽约林肯中心和布鲁克林音乐学院的指挥席;还曾为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纽约歌剧院、英国国家歌剧院执导并编排歌剧。可以说,他在音乐界的被认可程度甚至丝毫不亚于舞蹈界,同时这也使他对于编舞所选用的音乐和现场音乐伴奏的效果都极为挑剔。“我能用来编舞的音乐肯定非常出众,它们首先能让我惊喜。其次,它也必须好到经得起无数次的反复聆听。我希望大家不止是来看舞者舞蹈,更可以听见舞蹈中的音乐。现场的音乐家伴奏和现场的舞者表演,能够给观众最好的现场体验。”15日晚,马克·莫里斯舞团还将在国家大剧院继续奉献一场精彩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