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演出购票
演出日历
歌剧
音乐
舞蹈
戏剧
戏曲
音乐剧
参观游览
参观购票
剧院景观
艺术展览
艺术精品长廊
餐饮服务
艺术活动
周末音乐会
经典艺术讲堂
走进唱片里的世界
河畔时光
台湖星期音乐会
艺术资料中心
资讯动态
热点聚焦
剧院新闻
艺术交流
古典音乐频道
直播
演出实况
精彩瞬间
纪录片
数字录音
有声节目
音乐资讯
会员俱乐部
精彩活动
会员商城
入会指南
团体客户手册
学习园地
艺术生产
院藏剧目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
关于我们
剧院文化
院领导
发展与合作
联系我们
《安娜·卡列尼娜》《罗丹》揭幕2017舞蹈节
国家大剧院
2017/09/20
9月13、14日及15、16日,由鲍里斯·艾夫曼导演、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带来的现代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和极尽视觉冲击的作品《罗丹》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成功上演,由此拉开了2017国家大剧院舞蹈节精彩序幕。
编舞大师鲍里斯·艾夫曼运用心理分析法,创造性地将人物内心外化为形象的舞蹈,最终体现哲学主题、达到哲学高度,开创出一套被他自己定义为“心理芭蕾”的表现手法。
鲍里斯·艾夫曼版芭蕾舞剧《安娜·卡列尼娜》的重点放在了妻子(安娜)、丈夫(卡列宁)和妻子的情人(渥伦斯基)之间的三角恋情关系上,用舞蹈的形式演绎了安娜的重生。
安娜的内心世界被层层剥落于舞台之上,拥有着两面人格的安娜,一面是作为卡列宁的妻子和儿子的母亲,另一面却堕落于情热世界无法自拔。
对爱的追求是人的一种本能,正是这种本能促使安娜反抗着社会道德,摧毁了她的心理世界。
艾夫曼在舞蹈中加入了很多意识流层面的表现形式,用芭蕾将安娜内心纠结、矛盾、痛苦的种种心理视觉化,仿佛将她脑海中的层层思绪摊开来呈现到舞台之上。
群舞演员的存在只是为了烘托出主角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安娜内心的纠结、挣扎和痛苦。
展现出她对爱情的执着与热情,以及这种病态爱恋的毁灭性力量。
两年前惊艳了北京观众的“女神级”首席舞者玛利亚·阿巴绍娃此次也将再度回归饰演安娜·卡列尼娜。
玛利亚·阿巴绍娃不输“超模”的修长身姿、高贵典雅的冷艳气质、行云流水般的舞蹈技巧和充满炙热生命力的舞蹈,将艾夫曼那山呼海啸般的动作设计淋漓尽致地予以展现。
玛利亚·阿巴绍娃再现了女主角安娜·卡列尼娜犹如野玫瑰般的一生。
《安娜·卡列尼娜》是鲍里斯·艾夫曼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情感最大化是他一贯的编创原则,不仅出色地提炼出了种种情感的内在精华,在某种程度上,巨大的表演张力甚至超越了原著的现实主义。
芭蕾舞剧《罗丹》,则以雕塑巨匠奥古斯特·罗丹及其爱徒兼情人和灵感之源的卡米尔·克洛岱尔为主题,讲述了他们二人的生活和艺术创作过程。
法国艺术巨匠罗丹用粘土进行雕刻,而俄罗斯编舞家艾夫曼则用舞蹈雕刻身体,两位相距百年的艺术家,将用他们各自的艺术形式,进行一次遥相呼应、跨越时空的凝望。
该剧最引人入胜的创意在于,将罗丹及克洛岱尔的众多雕塑作品的塑造过程以舞蹈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将舞者柔韧的肢体化作泥胚,在舞台之上拉伸、扭曲、塑形,最终将那些伟大的雕塑以肉身进行复制。
罗丹的《地狱之门》《永恒的偶像》《加莱义民》都被巧妙呈现。
罗丹作品《加莱义民》再现。
克洛岱尔的《克洛索》《华尔兹》等作品也被巧妙地再现,其创意令人叹为观止。
脱离地心引力的托举
惊心动魄的大跳
令人瞠目结舌的造型
无言的舞蹈却强烈的表达出罗丹对艺术的痴狂、对爱情的左右为难。
以及克洛岱尔的叛逆、不羁、对世俗的永不低头和绝望疯狂。
在演出中,我们用舞蹈这一语言,叙述热情以及内心的挣扎与绝望——所有这些人类精神气象,正是罗丹和克洛岱尔通过青铜和大理石卓越表达过的。——鲍里斯·艾夫曼
罗丹和克洛岱尔的人生与爱情,是一出叹为观止的传奇。在传奇中,两位艺术家的戏剧性的结合,令人难以置信,而其中的爱与恨、情与仇、还有彼此间对艺术才华的妒嫉,纷纷纠葛在一起。——鲍里斯·艾夫曼
《安娜·卡列尼娜》与《罗丹》两部精彩剧目,用肢体的无限魅力展示文学史与美术史上这两座永恒的丰碑,为本届舞蹈节完美开幕。(本图集作品由王小京拍摄)
/
重新浏览
上一图集
下一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