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虚实相衬《洪湖赤卫队》多维度重编

北京商报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每当响起这段再熟悉不过的经典旋律总能带动一批长辈跟唱,也唤起他们心中一份珍藏的记忆。今年是《洪湖赤卫队》创排60周年,国家大剧院将于10月1日-6日再度复排上演该剧,向红色经典致敬,弘扬爱国情怀。据了解,歌剧《洪湖赤卫队》新版本的编排悉数保留了原版的经典唱段,同时进行了多维度改编,比如使用具有交响性的歌剧音乐语言以及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舞台美术。

  创排60周年再现“流行金曲”
公开资料显示,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首排于1958年,主要讲述了1930年湖北沔阳地区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和队长刘闯的带领下捍卫洪湖家园,与敌人展开艰苦斗争的故事,凸显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与广大百姓的鱼水情深。与此同时,剧中的著名唱段《洪湖水浪打浪》《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等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刻录于国人心中的集体记忆。
1959年10月,《洪湖赤卫队》作为湖北省向国庆十周年的献礼剧目首次登上湖北省洪山礼堂舞台,随后进京演出一炮而红,成为那个年代大街小巷广为传唱的“流行金曲”,洪湖岸边,同薅一田草、同划一条船、织渔网唱渔歌的美好画面以及刘闯、韩英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来一个,杀一个,来十个,打五双”等经典台词,也都深深回荡在观众耳边。
《洪湖赤卫队》导演张继钢表示,“《洪湖赤卫队》从诞生之日起至现在已经60年了,而它始终唱响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可见其生命力长久,感染力强盛。观众对《洪湖赤卫队》的感情几十年如一日,该剧已经成为民族歌剧的一方瑰宝”。

  音乐改编渲染中国韵味
2012年,国家大剧院与《洪湖赤卫队》版权方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携手,制作推出了新版《洪湖赤卫队》,经过创作团队与主演团队的翻新和诠释,该剧在新舞台上展现出了新时代下的动人魅力,经过四轮演出之后,观众纷纷称赞。
国家大剧院版《洪湖赤卫队》悉数保留了原版的经典唱段,让观众在重温熟悉旋律的同时,找回温暖记忆。同时,作曲家董乐弦为该剧改编创作了新的音乐,例如,用“洪湖水”曲调变形创作之后形成新的合唱段落,并且加入了趣味十足的重唱;另外,在乐队编配上,他专门使用极具交响性的歌剧音乐语言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听觉效果,笛子、唢呐、琵琶等民族乐器的使用,更加渲染出浓郁的中国韵味。
“一部艺术作品不仅常演不衰,而且还反复打磨,甚至千锤百炼,这样的经典名副其实且令人敬畏。”张继钢表示,2012年10月1日,国家大剧院版《洪湖赤卫队》一经推出就盛况空前一票难求,如今已是第五轮演出。“记得当年被邀请导演歌剧《洪湖赤卫队》时,确实有些犯难,因为不想触碰经典。然而,导演此剧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原模原样,一条是重新阐释。时至今日,我始终认为,《洪湖赤卫队》中的唱段最具光芒,并且更动听、更感人,也更时尚、更流行,更有利于吸引当代年轻人。”

  多媒体技术助力舞美设计
《洪湖赤卫队》的多维度重编不仅在于音乐上的重新创作,还展示于蕴含经典与流行的舞台视觉上。舞美设计师高广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壮阔而充满浪漫主义的情怀惊艳呈现“千里洪湖、荷田深处”这一经典画面,既保留了经典元素,又十分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
《洪湖赤卫队》以宏大的情怀和细腻的舞台情感处理,凸显了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和与广大百姓的鱼水情深。在张继钢看来,“打动人的未必是一句台词,可能是一个举动,这些方面我们做了很细致的处理,例如韩英怎么抱韩母,韩母怎么给韩英梳头,每个动作都是十分讲究的。在全剧里,我还用了两个‘信物’去推动剧情发展,一个是象征韩英和刘闯之间情愫的一把刀,一个是张副官的白手绢”。
张继钢表示,“经过反复研读剧本,渴望得到《洪湖赤卫队》在舞台上有更本质的主题思想揭示和更具想象力的艺术表现。实际上,该剧已然是一部经典放在那里,所以,它能宽容我们在今天的舞台上虚实相衬、亦真亦幻,角色和演员‘进出’自由,你来我往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