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 资讯动态栏目 > 媒体视角 > 正文

赵汝蘅:与观众分享芭蕾的美妙

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明晚开锣

北京青年报


  古典组评委主席多丽丝·莱恩


     
     古典组评委塔玛拉·尤赫(左)、本届比赛艺委会主席赵汝蘅(右)   

(记者 伦兵)首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将于明晚(7月7日)在国家大剧院开锣。从7月7日到17日,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多名选手分别参加芭蕾舞和编舞的比赛。为此,以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赵汝蘅为首的艺术委员会为这个比赛辛勤工作了两年。看着即将展示出来的成果,作为比赛艺委会主席的赵汝蘅心里依然“忐忑”,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过去没有举办过这样大型的国际比赛,不知道怎么样。比赛临近,这几天我就净着急、生气、跟人家发脾气了。但是其实我还是很享受的,因为我相信这个比赛有着较好的整体水准,能够和观众一起分享舞蹈带来的魅力。” 

创造一个与世界交流的机会 

眼看着自己倡导的比赛即将开始,赵汝蘅也想起了自己当年与芭蕾的情缘。她说:“我要感谢我的小学老师。小学毕业之后,上中学没事干了,我们老师就选了3个人,说北京舞蹈学院来招生了,你们去考吧。结果我就被选上了。我记得在音乐考试时,老师让大家跟着音乐走路,走得我都快晕了。那时我母亲不愿意让我学舞蹈,想让我正正经经上大学,所以考上后我母亲就没告诉我。一个月之后舞蹈学院老师来到我们家,问为什么我还没有报到,那个时候离开学大概没有多长时间了。”从此,赵汝蘅走上芭蕾舞的生涯。 

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雨,从演员到团长,再到艺术管理者和舞蹈家协会主席,赵汝蘅深深感到新一代芭蕾舞人才需要平台,深深感到我国芭蕾舞发展需要更多的与世界交流的机会,所以举办这次比赛也是水到渠成。她说:“当困难跳过以后,我们也希望能够为观众做点事情,最大的愿望是跟大家分享。所以在国家大剧院的支持下,我们决定举办这个比赛。之所以同时还搞一个编舞比赛,是希望能够挖掘更多年轻优秀的编舞师。可能有很多的小编导,他们非常有才华,但是得不到发现和挖掘。我们希望借国家大剧院这个舞台能够给这些人一个机会,也给大家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与全世界交流的机会。” 

选手优秀 评委大牌 

举办正式的国际芭蕾舞比赛,对于北京来说还是第一次。很多人都问赵汝蘅:“比赛的水准怎么样?”赵汝蘅说:“我觉得应该还是不错的,因为都是专业的,不是少年组了。比如有些我们在美国看到的很好的演员,最终来不了了,是因为实在没有钱来。还有的比如说有一个罗马尼亚的女孩,非常漂亮,她是要到这儿来的,结果忽然有个团要她了。她7月份必须进团,有几个孩子都是这样的。他们都已经交了报名费了,但是忽然找到工作了。真是特别的困难,我都忽悠到纽约去了,追着人家屁股后面让人家申请,有些孩子是因为种种原因来不了。但是只要是我们选出来的选手,应该说都是有才华的,因为第一次举办比赛,我们也要有一个高规格的起点,这样才能在未来吸引更好的选手参赛。” 

除了选手的精心挑选,评委也有很多国际大牌。赵汝蘅告诉记者:“说心里话,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回头一看,是啊,真是请了不少人。我请的时候,其实中间是非常困难的。评委一共是14位,古典芭蕾的评委是9个,编舞的评委是5个。我的初衷是希望我们能走出过去各大芭蕾比赛评委的圈子,我主要是想请一些年轻的、在任的、有理想的、有号召力的评委。比如古典芭蕾的评委塔玛拉·尤赫,她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主要演员,塔玛拉是一个热情极高的人,本来她还要参加闭幕式的演出,但后来考虑到自己的角色是评委,还是别参加那么多了,但是她会参加大师班,她会教课。她昨天给我写信说非常高兴来参加研讨会,有很多的话要说。当然,除了塔玛拉,还有爱沙尼亚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托马斯·埃杜尔,他原来也是非常有名的演员。吉田都也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主要演员。我请他们来,不仅仅是给选手打分,我觉得他们可以给我们所有的舞蹈演员做一个榜样。就是说他们的前途在哪儿。昨天到北京的第一位外国评委是编舞组的评委、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主要演员廉姆·斯加雷特,他自己也是一个编导。他对中国充满了兴趣,所以他第一个到达。这么多好的评委来支持这个比赛,我感到很欣慰。这就是我自己不再做评委的原因,我觉得可以做很多的幕后工作。” 

三台晚会值得关注 

在这次的比赛中,还有三台晚会特别值得关注。赵汝蘅说:“古典芭蕾的开幕式,我们要展现给大家的是中国舞,其中包括了中国的民间舞、民族舞,也有古典舞,还有中国的军旅舞蹈。我们特别邀请了战友文工团的赵明来担任艺术顾问,观众可以看到王亚彬、王磊这些优秀的演员,还有上海歌舞团的黄豆豆、民族大学舞蹈系苏自红老师的学生等,难得把他们聚到一块儿,来为我们的比赛做一个开幕演出。编舞的开幕式也受到很多人的支持,我们把北京现代舞团、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广东现代舞团、雷动天下和台湾的骉舞团请来,组成一台现代晚会。那是在12日晚上,在小剧场,由桑吉佳来做我们的艺术顾问。还有一台就是我们的闭幕式演出,我们有七对演员,其中斯图加特芭蕾舞团、莫斯科大剧院都送节目过来,汉堡芭蕾舞团邀请谭元元和他们最漂亮的男演员演《马勒第五》和《茶花女》,同时我们也请到我们自己的骄傲——王启敏和李俊参加演出。” 

评委的话 与其一味取悦观众不如追寻内心自然情感 

在首届北京国际芭蕾舞暨编舞比赛的评委会中,有两位评委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是古典芭蕾评委主席多丽丝·莱恩和编舞评委廉姆·斯加雷特,他们是第一批来到北京的评委,他们的热情感动着比赛工作人员。 

多丽丝·莱恩也是赫尔辛基国际芭蕾舞比赛的评委会主席,她对记者说:“我觉得这次比赛最重要的意义是可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芭蕾,而且通过举办比赛,也会扩大芭蕾艺术在公众中的影响力,而并非仅仅局限在专业圈子内部。人们可以借助这个比赛的平台,进行不同意见的交锋,这同时也会将芭蕾的知识传播向更广泛的人群。这样一个国际级的芭蕾比赛可以向全世界展示各国选手的魅力,并且可以让观众为选手和编导的才华而感到自豪。” 

编舞评委廉姆·斯加雷特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主要演员,也是位既有才华又有国际影响的编导,他对记者说:“编舞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新兴的,无论是古典芭蕾还是现代舞都在互相融合,同时涌现出很多跨界艺术家。现代舞编舞家采用古典舞技巧,古典舞编者推出现代作品,大家不再拘泥于原有的条条框框。即便是看演出,你也不能简单说‘我去看古典芭蕾’,有可能呈现在眼前的是既古典又现代的作品。我认为这种趋势非常好,编舞者不应害怕改变,而是要勇于接受新兴事物。” 

说到在这次比赛中担任编舞评委,廉姆·斯加雷特说:“我喜欢尝试不同的作品,喜欢得到对作品的反馈,我自己就很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同参赛者讨论,不是告诉他们如何创作,而是给选手们不同的概念启发他们思考。在这类比赛中往往会遇到很有潜力的选手,或者纯粹的天才,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只需稍加点拨,就能帮助他们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因此我很期待在这次大赛中将会遇到怎样的惊喜。我想告诉参赛者们:这次比赛是个很好的平台,他们可以得到历练。编舞是种很个人化的行为,就像写作或者绘画,都与创作者的内心世界息息相关,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解读。编舞者不能有畏惧心理,我不认为每部作品都会取悦观众,首先这是你要做的事业,作品需要先征服编者的心,然后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关注作品、再投入其中。与其仅仅怀着一味地取悦观众的想法,不如追寻内心自然情感的指引进行创作,否则这部作品往往会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