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昊辰)由国家大剧院创作排演的歌剧《赵氏孤儿》近日在京首度公演,该剧以恢弘的场面、磅礡的气势、深沉的情感吸引观众,让这部经典题材的歌剧散发出艺术感染力。
咏叹调细腻辉煌
作为中国传统的经典戏剧题材,《赵氏孤儿》曾经被各种艺术形式广泛演绎,然而作为歌剧上演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国家大剧院为该剧的创作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广邀各界艺术名家参与。在创作阵容上,该剧集结了剧作家邹静之、导演陈薪伊、作曲家雷蕾、舞美设计高广健等著名艺术家。此外,奥运会开幕式首席服装设计师李锐丁、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首席灯光设计师弗拉基米尔·卢卡谢维奇也获邀加盟。
演出阵容方面,四位在世界歌坛享有声誉的中国歌唱家袁晨野、张立萍、梁宁、田浩江集体亮相,分饰剧中程婴、庄姬、程妻、公孙杵臼四主角。指挥吕嘉为该剧执棒。
编剧邹静之表示,《赵氏孤儿》中,程婴的“舍生取义”属精神信条。他认为中国歌剧一定要有民族价值观,这是与西方歌剧的重要区别。
作为与戏剧脉络同样重要的线索,《赵氏孤儿》的音乐也是不可忽视的亮点。此次的音乐创作,继承了作曲家雷蕾一贯的风格,融细腻抒情和辉煌宏大于一炉,将历史题材呈现出温婉动情的一面。在人物塑造上,雷蕾的音乐彰显出其独特张力。例如程婴,经历了从胆小懦弱到正义感的爆发,再到忍辱负重,最终坦荡解脱的心理变化,具有层次感的表达令人物内心的丰富、饱满、起伏变为跌宕动人的旋律。程婴妻子的一段《摇篮曲》,委婉温馨的唱腔被置于残酷肃杀的环境之中,所彰显的悲剧力量令人战栗不已。此外,庄姬公主的《孩子,我们怎么办?》哀婉凄切,听之落泪;赵武的《雨越下越猛》慷慨高亢、激越昂扬;程婴最后的咏叹《我已无力同行》,让全剧从震撼心灵的冲击转换到拨动心弦的感动,彷佛用音乐划出一道优美饱满的弧线。
斜面舞台具创意
《赵氏孤儿》的视觉设计同样精妙。伴随充满紧张氛围的序曲,大幕缓缓拉开,展示在观众面前的舞台上,没有亭台楼阁、街巷院落,而是呈现出一个巨大的斜面平台,让人有了一种真切的不安与不稳定感,隐喻春秋时代极度动荡、失去平衡的社会状态。整个倾斜的坡面都被饰以庄重的浮雕式纹样,充满土地的质感,象征晋国大地的城池。
这块倾斜的舞台,自始至终都是主要表演区域,它时而是集市的高台,时而是府第的院落,时而被投射为秀美的田园,时而又是英灵现身的圣台。随剧情的推进,舞台彷佛一个巨大魔方,不断发生变化,既具现代感,又兼有中国式的写意之美,以洗练而精准的舞美语言,创造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空间。
该剧的上演适逢国家大剧院第三届世界歌剧高峰论坛启幕,数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歌剧院院长及高层当天也观看了这部作品,他们对该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以国家大剧院为代表的中国歌剧制作水平超乎想象,令人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