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青红)国家大剧院版歌剧《托斯卡》自5月12日首演,大片般的舞台效果让观众津津乐道。昨天,《托斯卡》执行制作人关渤、导演强卡洛、舞美设计威廉姆·奥兰迪接受本报专访,揭秘舞台制作。关渤透露,《托斯卡》舞美耗资百万,对剧场要求非常高。
倾斜舞台有象征意义
《托斯卡》大幕一拉开就是宏伟的教堂,倾斜的舞台构建让人有些不解。
导演强卡洛说:“政治犯安杰洛蒂第一个出场,他从教堂地下爬上来,以他的视角由下至上来看,世界就是变形的。另外,故事发生在1800年拿破仑马连科战役之后的罗马,视觉错位象征着这个帝国的衰败和摇摇欲坠。”威廉姆·奥兰迪介绍,为了安杰洛蒂的出场方式,他定制了一个中空的钢架放置在舞台地板下。
第一幕结束处,当斯卡皮亚跪倒在舞台上时,一个巨大的香炉从舞台侧面出现,不断摆动,预示着剧中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舞美设计奥兰迪透露,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香炉重达二三百斤,不仅把它挂在舞台上方很难,怎么让它摆动起来也是个难题。通过几种方法的测试,最终发现还是最原始的方法最有效:在香炉上吊一根系着活扣的绳子,一拉绳子便跟解活扣一样,香炉顺着绳子依靠惯性摆动。
天使像利用50米纵深
第二幕结束时,倾斜的宫殿伴随着斯卡皮亚的死亡沉入地下,一座巨型天使像呈现在舞台后方,如电影镜头般徐徐推进。
奥兰迪透露,天使像是用苯板加雕塑用的可塑泥制作而成,从底部到最高处约11米。从舞美工厂运到大剧院,这个雕像用了3辆大卡车。天使像从舞台后方挪至舞台前面,移动纵深多达50米,把大剧院的舞台空间发挥到极致。
原样重现罗马教堂
执行制作人关渤透露,《托斯卡》的舞美耗资百万,虽然没有太多的高科技,但处处可见导演和他的团队的奇思妙想。比如二幕的内景,“导演到罗马的一个教堂拍了高清照片,要求按原样照着做。一天他把我拉到二幕的壁画前,他说里面每一个字母、每一块破损跟真教堂都是一样的。”
关渤说,导演对细节的要求也特别高,“比如里面行刑的场面,导演在联排的时候就发飙了,他要求枪一定得打响。道具枪其实就是发令枪的原理,我们国家有舞台安全的完备规定,发令枪有安全报备的环节,不可能随时就拿出来用,但导演说即使排练也要确保能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环节,真的实现之后,的确很有效果。”
关渤透露,大剧院的《托斯卡》没有做巡演版,道具只有一套,如果获邀外出巡演,对邀请方的剧场条件要求很高,“比如主舞台的升降、主舞台的尺寸、后舞台的旋转,要求都会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