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佳)2001年5月18日,昆曲以全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5月4日,一个名为《兰苑芳鳌——中国昆曲600年全景》的展览在国家大剧院拉开了昆曲申遗成功十周年纪念活动的帷幕。随后,一系列汇集全国昆曲名团的演出,以及《昆曲的深层生存》主题论坛将陆续展开。
元代周德清著《中原音韵》、明代朱权著《太和正音谱》、明代张丑著《真迹日录》(现代仿古书)等珍贵史料昨天齐齐亮相国家大剧院。其中《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而《太和正音谱》是现存最古老的北杂剧曲谱,《真迹日录》则见证了昆曲的起源。展品中最贵重的是苏州昆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晚清宝和堂昆曲堂名灯担,以及《昆剧全目》抄本。此外,展品中还有多位昆曲大师的物品,如韩世昌的戏服、戏镜、化妆箱,沈传锟的马鞭,郑传鉴的云帚,沈传芷的笛子等。更有《游园惊梦》、《奇袭白虎团》等不少珍贵的黑胶唱片。而来自北昆、苏昆、上昆等院团的艺术家,还在展厅内现场演出《牡丹亭》、《梁祝》等剧的精华片段。
除百余件珍贵展品组成的展览外,大剧院建院以来规模最大的昆曲盛会“大雅之美”昆曲系列演出也将陆续登台。9台剧目17场演出集结了北方昆曲剧院、苏州昆剧院、浙江昆剧团这三大顶尖的昆曲院团,将全景展现北方昆曲的高亢激越与南方昆曲的精致细腻。其中,中日版《牡丹亭》特别邀请了在日本有“活化石”之称的歌舞伎艺术家坂东玉三郎领衔出演中国美人杜丽娘。这位素有“日本梅兰芳”之称的艺术家将把昆曲“水磨腔”与日本歌舞伎的精髓融会贯通。而 “精华版”《临川四梦》则将汤显祖原著四本182出戏重新整理、结构,通过对《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梦”精华部分的精装制作,达到“窥一斑见全豹”的原生态呈现。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及新作《玉簪记》将作为此次演出的压轴大戏上演,其中《玉簪记》将由古琴名家李祥霆携唐代皇家古琴“九霄环佩”伴奏。
5月8日,《昆曲的深层生存》主题论坛将在北京举行,届时,内地的戏剧专家将和来自台湾、香港地区以及德国、韩国的昆曲研究学者一道共同探讨昆曲在保护、继承、扶持、发展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而5月9日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纪念大会不仅名家云集,更将有业余昆曲社粉墨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