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牛春梅)国家大剧院4月19日晚的氛围,和平日有些不一样:一进入大剧院,便可看到两组风味独特的活体抹铜雕塑,他们有的担着剃头挑子,有的拉着黄包车,仿佛一下子就把观众拉进了老北京的闹市之中。戏剧场的正门,俨然成了“禄顶鸿”帽店和“福盛楼”酒楼,跑堂的、贝勒爷、格格……由群众演员扮演的各色人物穿梭其间,好不热闹。一抬头,门上高高挂着王府井的牌匾,一跨进这道门,便仿佛走进了那沧桑百年的老街“王府井”。
就在这个夜晚,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王府井》(上部)成功首演,随着波澜壮阔的剧情徐徐展开,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地道京味儿扑面而来。有人说,看这出戏就像是品了一杯北京人最爱的茉莉花茶,酽酽的,却沁着芳香。
京韵悠然:一碗炒肝儿有讲究
“肥肠反转过来洗干净,煮熟了切成顶针段儿,猪肝儿切成柳叶片儿……”《王府井》一开场,剧中人物蔡仙儿便念叨着炒肝儿的地道做法。从这碗讲究的炒肝儿开始,上口的台词滔滔不绝,使得全剧都洋溢着浓郁的京味儿。
“有钱没钱,洗澡过年,咱北京人就讲究这个。”店里管事的扔给小伙计几个铜钱,打发他去洗澡;接生婆吉祥姥姥逛街累了,来到小吃店歇脚,聊点儿街坊邻居的闲话;炒肝儿店的老板被误认为是纵火犯,街上大小铺面的掌柜都出来为他担保……从北京小吃到地方民俗,再到对老北京人的性情描摹,都在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全剧看下来,不仅展现出一条商业名街的兴衰史,同时还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北京风情图。
不过,密集的台词多少也让观众有点儿吃不消。有观众觉得,北京方言语速很快,外地观众可能听不懂,错过了台词中的精华内容,未免有些可惜。还有观众建议,如果能在演出时配上滚动字幕,看起来就更舒服了。
一条老街:悲情揪心半世纪
众多的人物、历史的变迁、市井的生活……从这部戏里,观众或许会恍惚看到一点儿经典名戏《茶馆》的影子。但是和《茶馆》、《天下第一楼》等老北京戏不同,《王府井》不是为一店一铺立传,而是要通过书写一整条街的百年历史,来为北京人立传。而在此次首演的上部剧中,便展现了长达50年的风云往事。
在这50年间,中国人多舛的命运令人揪心。“禄顶鸿”帽店少掌柜的佟寿春是全剧的主角,在他的人生中,先是经历了清廷欺压,后又遭遇了军阀混战,战乱之中,街上商人几无宁日,佟寿春也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但是他一直坚守着“守德不守财”的信念,体现出中国人的气节与风骨。
历史变迁中的点滴细节令人感慨。比如全剧刚开始时,牌匾上的东来顺还只是个粥铺,大幕落下之前,东来顺却已经成了一个饭庄。
另外,剧中太监喜爷的形象独具光彩。这一角色颠覆了以往太监的反面形象,充分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个体人物由反及正的转变过程。谢幕时,扮演喜爷的演员王劲松赢得了最为热烈的掌声。
一盒一框:舞台布景多变化
整部《王府井》要跨越百年历史,演绎对象又是整条街上的芸芸众生。这对于舞美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观众们在舞台中间可以看到一个立方体,导演任鸣称之为“魔盒”。随着它每一次转动,便会变换出不同的场景,有时它是一条街,有时它是一家店,有时它又是几家店。“魔盒”外部斜立着一个镌刻有老北京地图的宽边框。仅凭这一盒一框,就能够让整个舞台的场景与格调自由切换,打破了以往京味儿戏固有的舞台模式。
按照剧中情节,一场大火曾烧毁了整条大街,对于舞美设计高广健来说,这并非难事。此前在为京剧《赤壁》设计舞美时,他就曾在大剧院的舞台上点了一把大火,巨大战船摧枯拉朽般在战火中坍塌,营造了一次舞台艺术奇观。而此次在《王府井》中,高广健并没有选择“强拆”,而是通过逼真的多媒体配合烟雾效果,再让“魔盒”半沉,放了一把颇具新意的大火。
对话导演
任鸣:我要揭示北京人的精神世界
4月18日晚是《王府井》的彩排,演出后观众对这部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4月19日下午,在正式首演前两个小时,导演任鸣和演员们还在不停地走台,从灯光、音乐的相互配合,到一个细小的眼神,反复进行着最后的调整。站在台下的任鸣,像指挥家一样调度着台前幕后的一切,那种对创作的投入让人有些感动。百忙之中,他抽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解读这部刚刚拉开大幕的《王府井》。
问:为什么在首演之前,你们还在改戏?
答:这次合成时间比较紧,这个戏的体量又很大,合成的过程中依然每天都在改。比如昨天彩排完成后,有观众提出意见,认为剧中一场王爷从男主角胯下穿过的戏实在有些别扭,今天我们就改成了王爷想穿而没穿成,两人多年的恩怨就此化解。我认为只要有好的想法,条件允许就应该不断去改,因为戏剧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每次创作都是新的,可以不断去丰富,去修正。这个过程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创作的乐趣。
问:王劲松饰演的太监喜爷比较饱满,现场反映也很好,但他是不是有些抢戏?
答:这不叫抢戏。《王府井》是个群戏,佟寿春、喜爷、王爷、萧满金四个男人的戏份都差不多,每个人都应该演出光彩来。王劲松可以说是一个表演天才,我在和他合作《北京大爷》时就感觉到了,而且他很下功夫,在排练过程中不断创作细节来丰富人物。
问:王府井是条商业街,感觉要是有场“商战戏”会更好看。但剧中为什么没有太多这样的戏份?
答:这不是一个纯商业的戏,它的气场和格局比较大。我希望通过刻画人物的命运来展现北京人的气节、包容、饮食文化、自豪感,揭示北京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