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王府井》台湾巡演 观众爱听京片子

北京娱乐信报

(台北专电 特派记者 王菲)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过北京了,我在北京的大姐一直邀请我回去看看,这次看过话剧《王府井》,我一定要回到北京。”父亲曾在台湾同仁堂工作过的杜筱萍说。

国家大剧院的原创剧目《王府井》在台北上演五天以来,轰动异常。一条老街的百年史,吸引了生活在台湾的“老北京”,也让台湾的观众领略到了北京人的精气神儿。

掌声比北京的还多

从9月11日开始,话剧《王府井》在台北两厅院进行五场演出。台北的观众,对该剧产生了极高的热情。话剧《王府井》围绕着王府井大街上的禄顶鸿帽店展开叙事,通过这家老字号帽店在历史长河中的兴衰沉浮,展现北京城的历史和北京人的精气神儿。非常有趣的是,舞台上演员的台词干净利索脆,一长串儿台词里夹杂着不少老北京俚语。但台下的观众很喜欢听京片子,虽然个别表达方式让他们不能理解,但他们的情绪却融入其中,笑声、掌声一直随着台上演员们的表演此起彼伏。

在首演结束后,观众席中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导演任鸣感慨地说:“今天剧场内的笑声和掌声比北京剧场内的还多,台湾观众能够理解这个戏,这让我们特别兴奋,话剧《王府井》算是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台北观众北京情结

在现场,一位女观众在座位上默默流泪,这位名叫杜筱萍的台北女士,听得懂剧中的京片子,“我父亲年轻时在北京同仁堂学徒。当时同仁堂想在台湾开分店,派我父亲来台湾做市场调查,就没能再回到北京。”杜女士说。她打小就对来到台湾的乐家人和台湾同仁堂非常熟悉,“我从小听他们讲话,看他们经营买卖。看话剧《王府井》的时候,剧中人物的用字遣词,他们做买卖的经营理念,都让我觉得很熟悉。我父亲已经过世20年了,老人家健在的时候,我曾陪他回过两次北京。这些年,我在北京的大姐一直邀约我,看过话剧《王府井》,我要再回北京去看一看。”

像杜筱萍这样有着老北京情结的观众着实不少。剧场中很多台湾观众到过北京,也参观过王府井,“《王府井》让我们更了解了北京城和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文化名人啧啧称赞

台湾纸风车剧团艺术总监李永丰看过首演后,对人艺演员的表演啧啧赞叹:“《王府井》的演出让我很惊讶。台湾的演员在演话剧时都是要戴着麦克风的,而人艺的演员整场都不戴麦克风,这需要演员在台词发声上功力深厚。可见人艺平时对演员的训练是相当厚实的,我们对此非常佩服。”

“我们云门舞集曾到北京演出,但因为工作关系我们很难在北京看到人艺的戏。这次在台北看到《王府井》,让我觉得很新鲜。”创办了云门舞集的台湾舞蹈家林怀民说,“从这个戏里,我们能看出大陆和台湾发展出的不同艺术风格,台湾的艺术团体像是实验室,而人艺这样的剧院则像是话剧界的重工业,把自己的艺术传统保持得非常好。”

台湾戏剧家金士杰激动地表示:“《王府井》让我喜出望外。整部戏都非常好看,我尤为欣赏王劲松扮演的喜爷和战卫华饰演的肖满金。”

9月20日起,话剧《王府井》将至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演出3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