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卡门》 制作脱胎换骨歌手仍需挖掘

京华时报

(记者 周皓)《卡门》时隔两年再度排演,反映出作为内地歌剧制作能力最强的国家大剧院这两年中的发展变化。

从演员阵容而言,这一轮并没有加入核心明星,两组演员除卡门一角之外,基本延续了中国组与外国组之分。两位“卡门”相比,A组伏加索娃饰演的卡门更加野性,而B组卡门德里科夫的戏份相对细腻,此外后者的形象也更加神情勾人。

在A组的演出中,作风泼辣的伏加索娃虽然在表演方面轻易成为了舞台核心,但她的演唱略显不济,虽然音准较佳但音色表现能力不够,难以通过歌唱塑造出一个形象丰满的卡门。更有争议的则是她独特的呼吸和分句处理,恐怕带给观众更多不习惯。不过她有着极佳的节奏感,在台上能带动其他演员。与她唱对手戏的佩利扎里无论声音还是形象都塑造出了一个符合原著形象的软弱唐·何塞。A组最为出挑的无疑是饰演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的斯莫利吉纳斯。这位立陶宛的男中音身材修长外形俊朗,在并不算多却极其经典的几个场景中可圈可点,他唱的《斗牛士之歌》歌唱令人身临其境。

A组饰演米凯拉的周晓琳有着不错的舞台感,她饰演的米凯拉较为接近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角色,不过遗憾的是,离打动观众总是差之毫厘。但比起B组饰演此角色的高蕾显然胜出不少,后者几乎毫无音色变化可言。在2月24日第三幕的演出中,高蕾的音准、节奏、音色全线溃败。

这一轮演出真正的亮点应该说是B组的两位主角卡拉·德里科夫和张亚林。德里科夫声音表现力极佳,而张亚林显然是这一轮演出中最闪亮的明星,除了表现过于强势,掩盖了唐·何塞身上的软弱性之外,几乎无可挑剔,尤其高音几乎是信手拈来,转调十分自然,稳定性极佳且力量感十足。在第四幕中,张亚林偏戏剧的唱法让悲剧表现得无比充分。

执棒本轮《卡门》演出的张国勇有效地掌握了乐队,只不过他偏快的速度选择给台上的部分演员制造了难题。相比两年前,此次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表现几乎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特别是木管声部,第三幕间奏曲的演绎充满了想象力。

国家大剧院这一版《卡门》制作毫不逊色于柯文特皇家歌剧院,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也许下一个集中解决的问题就是舞台上的“软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