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罗恩格林》:剧院里上演《阿凡达》

TimeOut北京

(作者 刘思瑶)半年前《漂泊的荷兰人》那澎湃汹涌的海景似乎尚在翻腾,骑士《罗恩格林》又将乘着魔幻的天鹅自空中呼啸而来。没错,还是瓦格纳的歌剧,还是大场面,还是国家大剧院。

没有金刚钻,别演瓦格纳

2013年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诞辰200周年,届时全球歌剧院都将奏响纪念乐章。但在中国,2012 年前很少有院团能排瓦格纳的作品,原因就是一个字:难。唱也难,演也难,展现剧中磅礴的场面更非易事。

不过国家大剧院改变了这一局面。在2012年一年内演出了两部瓦格纳作品:先在今年上半年排演了《漂泊的荷兰人》,然后在年底推出了《罗恩格林》——这个名字对于一般观众而言虽说不算熟悉,但其中的名曲《婚礼进行曲》想必是家喻户晓。

“选择《罗恩格林》,也许是为了让中国观众可以一步步了解瓦格纳,也许是因为《婚礼进行曲》更贴近普通观众。”中国瓦格纳协会秘书长柯辉介绍说,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罗恩格林》在国际上排演得并不多,因为制作起来太费劲了:“这部歌剧需要有庞大的阵容,比如很少有人能花那么多钱请大规模的合唱团;还有乐队的编制也非常大;三幕布景完全不同,上演《罗恩格林》是一件费力的事。”

为了这部戏,国家大剧院仍请来了强卡洛·德·莫纳科担任导演,这位出身歌剧世家的意大利人此前已和大剧院合作过《托斯卡》、《漂泊的荷兰人》,其强烈的视觉风格令人印象深刻;饰演女主角埃尔莎的彼特拉·舒妮彻,则是因这一角色在2002年瓦格纳音乐节上一炮打响,从此多年参演《罗恩格林》;男主角斯塔芬·温克曾是莱比锡歌剧院瓦格纳作品的第一男高音;其余如饰演泰拉蒙德的依吉尔·斯林斯、饰演奥特鲁德的伊娃·约翰森,曾在《漂泊的荷兰人》中分饰男女主角,于中国观众而言并不陌生。

“《罗恩格林》被称为是观众认识和感受瓦格纳的金钥匙,也是他进入成熟期的标志之作,自此开始,他不再带有法国大歌剧的特点,彻底走向自己的风格。”国家大剧院歌剧总监吕嘉介绍说,此次他也将担任《罗恩格林》的指挥。

中国演员铆足了劲

除了那些常年奔走于各大剧院演唱瓦格纳的星级演员,特别培养的中国组演员更让人充满期待。女高音歌唱家王威在去年的《汤豪塞》中有着极为出色的表演,此次挑战极富难度的埃尔莎,王威准备得异常充分。“从国家大剧院开始找我谈合同,我就开始背剧本,做声乐练习,到现在已经快半年的时间完全投入在《罗恩格林》里。有趣的是大学同学杨光饰演奥特鲁德,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在舞台上合作。”

杨光曾在美国多次演出过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她的声线充满张力,对于总是被选为反派演员忍不住开了句玩笑:“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东方女子,内心温柔,但偏偏每次导演给我的角色都是邪恶、控制欲很强的人物。西方歌剧很重视声音色彩,可能我的声线很适合演出这类角色吧。”饰演罗恩格林的著名男高音张亚林常年在欧美演出,这将是他第一次回国亮相;饰演国王的关致京则是国家大剧院舞台上的常客,出演过《茶花女》、《爱之甘醇》、《图兰朵》等。

“中国组演员的自身条件都不错,我非常看好中国组,国际上的各大业内人士也都比较关注,中国演员唱瓦格纳的作品的效果。只是因为导演莫纳科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与外国组的排练上,对中国组演员而言稍有不公,但因为挑战瓦格纳,他们个个铆足了劲做功课,亮点可能就在这一组。”柯辉介绍说。“此外,《罗恩格林》上百人的合唱团队也是期待点之一,毕竟不是哪个剧院都能做到这个阵容的。

天鹅骑士空降,又见魔幻大场景

作为一位热衷于将歌剧电影化的导演,有震撼力的大场面显然是莫纳科追求的效果,《漂泊的荷兰人》里那个13米高的帆船以及大海景就是明证。此次《罗恩格林》亦不例外,宏伟的山石林立,古老的宫殿立柱通达剧院最高处,繁密的树林以及将真的水池搬上舞台,水的颜色甚至会跟随剧情变成血红色——这让人想起了莫纳科在《托斯卡》中毫不吝惜使用鲜血染红衣襟的夸张效果——瓦格纳的神话故事在莫纳科手里彻底转换成魔幻3D电影现场。“是在以色列的一片沙漠里,看到厚重的城墙,使我对《罗恩格林》产生了灵感。”

说到此,不得不提到每一次各大剧院制作《罗恩格林》时所挠头的天鹅骑士。“一些剧院让一个假的小天鹅把演员拉出来,充满了滑稽感,产生了很多笑话。”莫纳科大笑说,“如果按照实际地理位置去分析,天鹅根本无法拉着小船越过大洋。既然是神话,那么就发挥想象力炫到底。天鹅和人由远及近飞到观众面前,最后天鹅的翅膀将达到近十米宽,用多媒体做出3D的效果,整个光彩镜像如同幻境一般。如果你想象不出,就想想《阿凡达》里的飞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