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和海佳)晨光熹微的清早六点,63岁的北京急救中心退休干部王惠菊一起床便打开电脑,静静等待着订购国家大剧院官网上每场仅10元的优惠套票。在国内演出市场动辄百元甚至千元票价的今天,尽管身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艺术中心,但国家大剧院却“放下身段”,自2007年开业起便从艺术惠民宗旨出发,为各界观众5年间坚持奉行中低票价的市场路线。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感慨:“其实我们的收获特别大,我在周末音乐会现场见证了国内观众的艺术素养与日提升,我们的低票价政策就是为了‘艺术改变生活’。”
演出票价低于同类水平
近年来国家大剧院平均每年进行商业演出约800场,公益演出近500场,平均上座率高达81%,其中剧院票价制定体系大致分为剧目成本、利润率期待与市场部数据库分析三部分,国家大剧院市场部部长王威介绍,国家大剧院在惠民宗旨基础上有一套严格的科学定价体系,“我们市场部专门有一个数据组,进行横纵向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每天我一到办公室就会在电脑前看很多波状图,有各种历史数据记录,然后做市场分析平衡合理票价。”
目前国家大剧院每年的平均票价保持在稳定水平,在汇聚中外名团名家的国家大剧院很少看到千元以上的高价票,连世界著名钢琴巨匠波利尼等欧美音乐大师在大剧院举办音乐会最高票价仍不到千元,而今年1至8月份的大剧院平均商演票价为375元,其现行票价制度普遍低于其它商业性剧院的同类演出。
据王威分析,如果将物价、工资、运作成本等价格上涨因素考虑进来的话,近年来大剧院的整体票价水平已呈逐年降低趋势,符合大剧院倡导的人民性建院宗旨,“五年来大剧院运营得越来越成熟,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做得越来越好,我们正在通过努力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人能走入国家大剧院欣赏演出。”
尤其令王威自豪的是,由于行业规定剧院票价主要由演出方定夺,现在大剧院连年打造自己的自制剧精品,更有利于大剧院从惠民角度掌握剧场票价的主动权,“剧院每年的三个演出季与一个院庆周都会有不同票档的设计,其间300至500元的中低档票逐步上升。”
低票价“激发”观众艺术素养
周末音乐会是国家大剧院每周日推出的一场惠民演出,可谓是大剧院这场低票价战役中最具代表性的赢家。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部负责人方礼君表示,虽然周末音乐会邀请中国青年交响乐团等知名国家级艺术院团前来表演,但对外票价仅为40元,而大剧院会员更能以10元票价每年观赏12场周末音乐会,一年50场演出有数万观众为此受益,“周末音乐会的回头客越来越多,很多人每个礼拜坚持都来,并且提早订票争取挑到好座位。”
已连续5年听周末音乐会的观众王惠菊告诉记者,大剧院的优惠票价使她有条件每周都能来音乐会修心养性,还为此结识了一帮固定的听友群,“很多人每周都来听,大家就成了朋友,上午听完音乐会大剧院有休息室我们就自带午饭,下午一块儿接着听艺术讲座。”
更可喜的是,5年时间里周末音乐会观众的艺术素养迅速提升,用陈平的话形容:“现在音乐厅气场感觉真‘熟了’,观众欣赏西方音乐不再是局外人。”方礼君对此也记忆很深,她表示周末音乐会开始时很多观众不懂如何欣赏交响乐与遵守古典音乐礼仪,“照相、吃东西、高跟鞋嘎嘎作响等不礼貌行为经常发生,观众和场务人员老起争执,但现在已经大大改观了,观众们基本都能做到安静聆听、适时鼓掌等观赏礼仪,不少人还很专业地给我写信告诉我想听什么节目或者有什么感想,我深切感到观众的艺术修养离不开熏陶培养,这是剧院低票价政策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