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波里尼爱上大剧院的钢琴

艺术爱好者首次走进国家大剧院钢琴库探秘

北京晚报

(记者 罗颖)长假期间,大剧院推出“艺术体验游定制参观产品”,开放后台、排练厅、钢琴库等新的参观地点,为艺术爱好者和游客提供了一个“揭秘艺术生产之旅”。

“我们现在走在大剧院北水下廊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墙壁上的小孔?共有12万个,这个孔一方面看起来像水泡一样,和我们头顶上的一汪清水相得益彰,另一方面也起到消声的作用。”在领队的带领下,参观者开始了大剧院探秘之旅。

走过北水下廊道、公共空间和歌剧院坐席区,大剧院自制歌剧《洪湖赤卫队》正在装台。舞台旁,一台看起来极为复杂的机器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领队说:“这是舞台监督台,为演出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接着,领队又通过真实发生的故事给体验者讲解演员与指挥如何交流,舞台的“品”字形结构如何使用,以及灯光的运用等细节。同行观众小兰说:“以前对舞台的概念就是一个台子,演员上来演就是了,没想到有这么多讲究!今天真是大开眼界!”

钢琴库令所有的人期待不已,即使是很多经常来到大剧院采访的记者也从未目睹过钢琴库。调音师介绍说,“想必大家对钢琴大师波里尼都不陌生,他对钢琴质量要求非常高,由于各地提供的钢琴质量不一,‘背’着钢琴在全球巡演已成为他的一种癖好和习惯。然而2009年4月,当波里尼来到大剧院演出时,他反复比较自己‘背’来的钢琴和大剧院为他准备的钢琴,细细品味音效,斟酌再三,大剧院的斯坦威钢琴最终赢得了大师的信赖。演出结束之后,波里尼表示:‘我走遍世界各地寻找一架理想的钢琴,没想到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上遇见了它。’”

从钢琴库到了音乐厅,著名管风琴演奏家沈凡秀为大家讲解了管风琴知识,并现场演奏了这个大剧院音乐厅的“镇厅之宝”。国家大剧院党委副书记郭玉良说:“通过几年的摸索,大剧院已开发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参观方案。随着大剧院各方面业务的成熟,我们现在有条件将开放做得更深入,从台前转到幕后,让人们更深层次了解大剧院,了解艺术生产。”

从“十一”开始,“艺术体验游定制参观产品”将进入常态。但由于舞台装台等原因,不能保证散客随到随行,需电话咨询后提前3天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