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国家大剧院推首部音乐戏剧 诙谐再现小约翰·施特劳斯访美万人音乐会

《美丽的蓝色多瑙河》将上演

北京日报

(记者 李洋)100位指挥家指挥1000人的乐队和1万人的合唱队,为10万观众演出,这样的阵势谁见过?在140年前的1872年,著名的“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就在美国波士顿上演了这样一场超级音乐会。这个在音乐史上很少被人提及的事件,即将化身为一部音乐戏剧《美丽的蓝色多瑙河——1872约翰·施特劳斯访美事件》,由姜昆等人演绎,于9月18日至21日展现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

“圆舞曲之王”访美事件第一次被众多国人知晓,是通过李岚清撰写的《李岚清音乐笔谈》,当时,作者用一章讲述了这个传奇性事件。“那个时候的美国,已结束了南北战争,进入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有点儿像现在的我们,以经济为中心,渴望文化艺术的提升,又认为艺术方面什么都是越大越好。”该剧导演左青介绍,这个故事对今天的我们仍有许多启示。经过3年酝酿,主创人员终于还原出小约翰·施特劳斯这次奇特赴美之旅的全貌。

1872年,施特劳斯已经47岁,早已功成名就。而渴望欧洲文化艺术的美国,渴望邀请大师的到来。于是,美国著名音乐人,也是著名的大型晚会策划人吉尔摩,策划了世界和平大会庆典的音乐节,软磨硬泡,硬把施特劳斯拉到美国来。

这趟美国之行,因为充满犹豫、猜测、奇遇和文化碰撞,笑料百出,令人捧腹,也成就了《美丽的蓝色多瑙河》全剧的幽默风格。根据当时的报纸报道,音乐会乐团有1000人,观众逾10万,仅为施特劳斯配备的助理指挥就有100人。为了完成这场演出,演出方甚至还专门启用了16门礼炮提醒观众遵守现场秩序,并用蒸汽机为巨大的管风琴鼓风。当时的音乐会为将《游吟诗人》中的“铁砧大合唱”的震撼气势表现到极致,还专门邀请了100名消防员同时敲打铁砧,由于声响巨大,一名孕妇甚至当场被震得产下了婴儿。这些极富戏剧性的喜剧桥段都将经过艺术化处理,出现在大剧院的舞台上。

该剧是国家大剧院2012秋季演出季重点打造的一部原创剧目,也是大剧院开幕以来首次尝试制作音乐戏剧。不同于观众所熟悉的“音乐剧”概念,这部音乐戏剧创造性地以“戏剧+音乐”的新颖形式,讲述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又承载了大量的经典音乐元素,甚至在最后一幕以歌、乐、舞、剧的综合形式还原了当年波士顿万人剧场盛况空前的演出现场。

该剧幕前幕后阵容均可圈可点。由大剧院自制话剧《简·爱》的著名编剧喻荣军担纲编剧,知名导演左青担任导演。左青曾创作过舞剧《西天的流星》、乐舞诗《大唐赋》、舞蹈诗《延安记忆》等许多大型作品,是一位有着八十余部作品的多产导演。著名演员宗平、原华将分别饰演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妻子。全剧幽默效果的营造还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演员,他就是扮演“大忽悠”吉尔摩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这将是他第一次跨界登上话剧舞台。大剧院称,这是姜昆的一次纯友情赞助演出,可见施特劳斯故事的魅力之大。

值得一提的是,主创人员发现,施特劳斯当年曾专门为这次美国之行创作了音乐《曼哈顿》,但这支乐曲已多年不为人知。为了还原历史,大剧院通过奥地利驻华使馆,在施特劳斯音乐总库中,找到了这支曲子的钢琴曲谱。“乐曲前面都是施特劳斯风格的圆舞曲,但为了显示这是在新大陆创作的音乐,施特劳斯硬在结尾处加了一段非常美国化的音乐,非常有趣。”该剧音乐总监张艺透露,主创团队将这支钢琴曲谱重新配器,将和其余十多首施特劳斯乐曲一起,展现给观众。

大剧院方面表示,鉴于该剧诙谐幽默的风格与华丽绚烂的呈现,它将有望成为今后国家大剧院一年一度的贺岁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