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歌剧想办法吸引年轻人

北京青年报

歌剧对于世界文化艺术舞台而言是主流艺术,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把歌剧看作国家主流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剧的发展历史已经四百年,曾经有过辉煌,也曾经经历风雨,而在世界发展到信息时代、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在文化艺术形式极大繁荣的今天,歌剧应该怎样发展才能在广大观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国家大剧院上周邀请世界各大歌剧院的艺术管理者来京参加2012国家大剧院世界歌剧院发展论坛,来到北京参加论坛的中外专家们一致认为:“西方古典歌剧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绚丽绽放。当今的古典歌剧呈现更具包容性与多样性,可以是向历史向经典致敬,也可以是对现实世界的人文观照,是在当前语境中对永恒人性的探寻与重新解读。网络化、数字化、体验化时代,歌剧筹资、营销、传播的环境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挑战与机遇并存,创新决定未来。”

经典作品也需要具有现代性

核心观点:

德国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场景指导莱纳·卡里切克:在德国歌剧院当中,我们经常去打破观众的期望值。这些作品是经典,但同时我们也会让经典的作品具有现代性,而又把它剥离出来,可以被看作是现代艺术而不是传统的古典歌剧。

在歌剧发展的四百年历史中,涌现出了众多经典名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曾经在许多国家成为当地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歌剧发展到现阶段,技术不断涌现并逐渐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作为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形式,古典歌剧应该怎样焕发活力、怎样吸引更多的观众,这是“2012国家大剧院世界歌剧院发展论坛”上最为热门的话题。世界各大歌剧院的艺术管理负责人用各自剧院的实例讲述他们对当代歌剧发展的思索。

美国西雅图歌剧院院长斯百特·杰金斯认为:“舞台表现形式其实取决于观众已经体验过什么,比如说在德国很多歌剧已经演了多次,观众已经完全了解一部歌剧的内容,如何让他们觉得有意思,感受到一些新东西,知道观众在期待什么很重要。比如,大都会版本的《茶花女》,完全不是普通的《茶花女》,但是那版《茶花女》可以让观众马上被它吸引,观众很快会在第一幕就明白女主角,第二幕就明白处境,每个环节都做得非常精彩,看上去不像一个传统的《茶花女》。这个版本的导演非常成功。一个能改变传统的导演,要学会怎么讲故事。”

剧院需要想办法去引导观众

核心观点:

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副总经理朴伊莲:我们可以用看免费排练和媒体上的宣传来进一步增加潜在的歌剧观众,让他们有兴趣了解歌剧,并愿意参与进来。

人们都知道,世界上经典的古典歌剧所描写的故事,或者是距现代几百年,或者是神话传说,那些故事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发生过。那么,歌剧怎样吸引新观众、“加强与观众的交流,开拓与观众交流的渠道”成为论坛上的又一个热点话题。

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副总经理朴伊莲告诉记者:“卖得最好的剧目不是有明星来撑台的,就是一些新的制作。比方说,在美国很多人是第一次去看《阿依达》和《茶花女》,但还有很多其他的剧目对美国观众来说是不为人所知的。大都会歌剧院这几年确实在吸引年轻观众上想了很多办法,包括网上播放歌剧和在全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清电影院进行歌剧电影播放,这些确实吸引着很多新观众走进剧院。”

上海大剧院艺术总监钱世锦以科隆歌剧院演出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为例,介绍了歌剧普及的效果。他说:“前年我做我们上海大剧院做的、科隆歌剧院来演的《指环》,我当时是非常害怕的,因为上海观众从来没有看过,从来不知道《指环》,我自己也不知道《指环》要连续四个晚上,每个晚上要看四五个小时。我真是非常害怕没有观众。当时也有人反对,说科隆歌剧院的《指环》是一个现代版,是和瓦格纳时代不一样的,我们决定一定把科隆歌剧院的《指环》告诉上海的观众,所以我们当时就花了很大的力气请科隆歌剧院的院长从科隆飞到上海来,通过电台、电视台给大家讲这个《指环》是怎么一回事,讲音乐是怎么一回事。观众是需要你去引导的,剧院要用各种办法来告诉观众,歌剧是怎么一回事。”

歌剧的发展需要全方位沟通

核心观点:

英国威尔士国家歌剧院院长彼得·拜凌汉姆:尽可能多地有针对性地与观众沟通,了解他们需要怎样的歌剧。

歌剧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沟通,包括剧院与剧院之间的沟通、剧院与观众的沟通和剧院与艺术家的沟通。“沟通”成为歌剧论坛涉及最多的词汇。英国威尔士国家歌剧院院长彼得·拜凌汉姆为与会者分析了威尔士国家歌剧院的观众成分,他说:“2009年10月我们发布了调研报告,把观众分成六个群体,包括忠实的探索者、超额预订爱好者、自动观看者、有动力的中间立场者、年轻的实验者和最受欢迎剧目观看者,忠实的探索者大概占到我们预订的13%,是上座率的25%。在这些观众中,我们想要争取的主要观众是中间立场者,还有就是要刺激忠实探索者这个部分的观众,中间立场者比较容易受到我们的影响,但是其他的这几部分观众可能更关注一些实际的实时性的信息,而争取的途径就是尽可能多地有针对性地与观众沟通,了解他们需要怎样的歌剧。”

美国华盛顿歌剧院艺术总监克丽丝缇娜·莎波曼认为:“我们的问题其实就是要看一下我们观众的重点划分,价格其实并不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更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如何才能够提高针对观众的吸引力,这样观众会主动来到我们这里,供求之间才能达到更好的平衡。我们还有一些外延的教育活动,不仅针对年轻的观众,也包括老的观众。我认为我们努力的关键就是要和观众进行对话,不能够让观众觉得我们是遥不可及的。”

波兰华沙国家歌剧院院长沃德玛·东布罗夫斯基告诉记者:“除了创作,要实现歌剧的发展我们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教育活动,就是说要教育年轻的艺术家们把自己的专业的未来生涯跟歌剧联系在一起,还有家长跟教师也应该参与进来。我们用一些交流和媒体的形式,通过一些机构接触到一些潜在的观众,还有就是关于社交媒体,我们也会做很多的宣传和推广活动,这样的话能够促进歌剧在本地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