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荣健)一个热爱舞蹈的小学生因家庭变故,穿着两个颜色的袜子上舞蹈课遭到嘲笑。知道真相后,同学们又将怎样对她?三个失意的稻草人在神灵的帮助下分别变成了老人、小狗和流浪汉,相约若能在人世间遇到真情就可以变成人。稻草人将有怎样的奇遇?
从丰台五小的校园剧《双色袜》到延庆二小的《新稻草人》,6部刚刚获得北京市第15届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的校园剧亮相,使今年国家大剧院的“六一”档格外精彩。5月20日至6月1日,国家大剧院“青少年艺术周”整整10天的体量设计,10场演出加6场特别活动,首推校园剧、首邀专业院校附中加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本届国家大剧院“青少年艺术周”都是四年来场次最多、形式最丰富、水平最高的一届。
首推校园剧是本届“青少周”最大的亮点。除了《双色袜》和《新稻草人》,《小尾巴》、《熄灯之后》、《舞台情》和《迷失》分别以家庭校园生活、同学友谊和低碳环保为题材,展示了青少年的纯真烂漫和社会责任。带来作品《小尾巴》的东城区分司厅小学校长刘慧兰说:“大剧院为孩子们提供了艺术实践的舞台,推广了校园文化。”
据介绍,本届“青少周”共有来自北京各区县23所大中小学的千余名青少年参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中国戏曲学院附中、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分别献上了各自的精彩表演。其中既有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执棒交响曲目,又有充满传统魅力的民乐专场,舞蹈专场则展示了芭蕾舞、民族舞和古典舞等;而《天女散花》、《三岔口》等“京剧进课堂”主打折子戏,更是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特意为“青少周”打造的“娃娃戏”。
作为常规项目,合唱部分也有创新,首次演唱歌剧曲目。北京171中学合唱团作为国家大剧院童声合唱教育实践基地,首次为大家带来了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序曲。汇聚北京八中、北京171中学和大兴八小等10所学校的4场合唱音乐会华彩纷呈。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朋友们也为小朋友的节日捧场,在指挥于海执棒下演奏德沃夏克《匈牙利小狂想曲》、肖斯塔科维奇《爵士组曲》、印青《走向复兴》等中外名曲。
6月1日,国家大剧院还推出了“青少年主题日”活动,以木偶剧《少年孔子》互动体验、“音乐戏曲嘉年华”以及多个艺术展览等形式为孩子们打造全方位的节日盛宴。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表示,青少年是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滴灌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国家大剧院将不断开展多种形式的青少年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并将使之常态化。只有培养起青少年一代观众群体,高雅艺术才有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自2009年国家大剧院举办首届“青少年艺术周”以来,已有超过100所北京市大中小学参与,覆盖观众达3万余人,“娃娃演戏娃娃看”已成为国家大剧院的一道独特景观。近万张演出票免费发放,凸显了活动的社会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