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和《汤豪瑟》曾经亮相北京舞台,但相对于意大利歌剧作家普契尼、威尔第的歌剧来讲,瓦格纳的歌剧对中国观众还较为陌生。4月3日晚,《漂泊的荷兰人》为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开幕演出,来自世界各地著名瓦格纳歌剧歌唱家们的演绎加上好莱坞大片似的舞台效果,使瓦格纳离中国观众更近了一步。而4日晚即将登台的全中国歌唱家的演绎,将会使得瓦格纳歌剧在中国扎根。
3日晚,著名歌剧导演强卡洛·德·莫纳科用12部投影机与舞台实景相结合,在舞台上营造了两艘船在惊涛骇浪的海面上行驶的场面,也营造了海边偌大的厂房里几十名纺织女工工作的场景,更再现了荷兰“魔鬼船”沉没时的惊险。由吕嘉执棒的大剧院管弦乐团以恢宏的气势将序曲演奏完毕后,“迎风飘荡”的绸幕升起,一艘渔船在海面上行驶,多媒体投影将翻滚的海浪带到舞台上。演员们就在这只摇动的渔船上开始了歌唱,随着剧情的推进,一只帆船由远而近,从天幕的虚幻变为真实的大船向舞台前驶来。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托马斯·卡则里扮演的荷兰人昂首站在船上,他那气势磅礴的男中音演唱穿透交响乐队的“音墙”扑面而来,成为开场后的一个亮点。
在第二幕开场,强卡洛建造了一栋“水中的厂房”,多媒体投影营造出天水相连的景色,海上时而浪花翻滚,时而平静舒缓。大幕拉开,在巨大的厂房中,几十个女工唱起了“纺织女工的合唱”。随后,女高音歌唱家伊娃·约翰森扮演的珊塔和美国歌唱家菲利普·韦伯扮演的艾瑞克唱起了二重唱。伊娃的歌声浑厚流畅,有着极强的穿透力和戏剧感染力,尽显瓦格纳歌剧中女高音的戏剧张力。然后,荷兰人与珊塔互诉衷肠。这时的舞台上,房屋已经移除,水中的平台上只有两个相爱的人,远处波光粼粼,充满着诗般的意境。而第三幕的演出简直就是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翻版”,岸边的一条大船直冲着观众席,合唱队再次显示威力,将水手和村民的合唱演唱得热烈奔放。在翻滚的海浪中船舱起火,珊塔看到荷兰人在起火的船上挺立,不由走上舷梯来到船头,两个相爱的人在船头如同雕像般地站立,静待大船慢慢沉入海底。
当晚《漂泊的荷兰人》打造的歌剧大片,不仅让观众感受到瓦格纳歌剧中的恢宏场面,也从那些著名歌唱家的演唱中领略了瓦格纳歌剧的音乐真谛,而合唱团惊人的进步也很好地将瓦格纳的作品诠释得灿烂夺目。好听好看成为大剧院版《漂泊的荷兰人》最大的特点。
从4月3日开始,《漂泊的荷兰人》、《假面舞会》、《汤豪瑟》、《托斯卡》、《波希米亚人》,以及中国原创歌剧《运河谣》、《土楼》和《红河谷》将依次登场,而多明戈国际歌剧声乐比赛也将为歌剧节添彩,国家大剧院为北京观众开启又一轮歌剧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