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赵氏孤儿”在香港受到了礼遇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赵氏孤儿》香港演出纪实

中国文化报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为演出致辞


  《赵氏孤儿》剧照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与主创人员合影


  《赵氏孤儿》剧照

(记者  赵 忱)从来没有过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287人分十批赶赴香港,为了把一部中国最伟大的悲剧、同时也是崭新的歌剧《赵氏孤儿》奉献给香港同胞,在3月20日至25日这样特殊的日子里。

3月25日上午,香港同胞推选出新的行政长官。晚上,来自北京的《赵氏孤儿》在香港文化中心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香港首位特首、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携夫人看罢《赵氏孤儿》,走上了舞台,他深情款款地说:“去年6月在北京看《赵氏孤儿》,令我感到惊奇,我没有想到我们国家制作的歌剧能够达到这样高的水准。《赵氏孤儿》所提倡的重孝义、轻生死的传统美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当时我就想把它请到香港来。今天再看《赵氏孤儿》,我觉得它应该去世界各地演出。国家大剧院运营4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令我十分敬佩。谢谢陈平院长和辛苦工作的各位,你们给我们上了一课。”

大制作、大手笔描绘深情大义

3月24日晚,是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赵氏孤儿》在香港文化中心首演的日子。

《赵氏孤儿》一直以来存在于各种艺术形式中,18世纪曾被法国文豪伏尔泰改编成《中国孤儿》推上欧洲舞台。国家大剧院去年首次将这个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故事改编为歌剧,用最贴切的手法和样式最大化地挖掘了自元代以来《赵氏孤儿》的情感魅力。

作为国家大剧院系列原创剧目中一部杰出的歌剧,《赵氏孤儿》凝结了众多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心血与智慧,汇聚了一流的主创团队和顶级的主演阵容:邹静之改编的故事简明而深邃,雷蕾的音乐深情婉转,导演陈薪伊的调度力透纸背,高广健的舞美设计恢弘细腻,吕嘉的指挥出神入化,而袁晨野、莫华伦、孙砾、么红、梁宁、田浩江、张英席、周晓林等优秀的华人歌唱家在《赵氏孤儿》的舞台上穿越了时空……

“你细小的手正抓紧我的身体,我的心已被你揪疼。”当公主的唱段《孩子,我们怎么办?》唱响时,赵家正遭受满门抄斩,孩子在熟睡中已失去了所有亲人。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内,四周不断听到观众的啜泣,千余名观众眼含热泪,就连凤凰卫视董事会主席刘长乐这样的“硬汉”也忍不住掉下眼泪。《摇篮曲》、《雨越下越猛》、《我已无力同行》等撼人心魄的咏叹调接踵而至,可歌可泣的中国故事和普世情怀令人动容。

演出结束时,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持续了10分钟之久,香港观众对《赵氏孤儿》的高度认可和由衷喜爱不言而喻。与此同时,来自国家大剧院的工作人员和北京的媒体记者也深有感触:往后,请不要再说“香港是文化沙漠”这样的话,沙漠里长不出这样的花朵——歌剧《赵氏孤儿》在香港受到的礼赞表明:香港是一潭文化活水。

国家大剧院的文化自觉与香港同胞的礼赞

无论是24日还是25日的演出,当字幕走到“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时,剧场内都会发出轻声的感叹,事实上,人们一直在感叹:国家大剧院,原来不是简单作为“艺术殿堂”承接国内外优秀的演出项目,更作为矫健的艺术劲旅生产制作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国家大剧院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艺术实践证明了它的文化高度——文化自觉的高度决定了它高度的文化自信。这是人人都爱说的字眼,但是国家大剧院的现实。国家大剧院已经迅速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艺术生产能力异常活跃的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一直致力于打造在国际表演艺术领域有影响力的标志性品牌,运营4年以来,陆续制作推出了21部带有鲜明品牌特色的自制剧目。原创话剧《简爱》正走红中国,自制歌剧《图兰朵》曾漫游韩国,还将有新编京剧《赤壁》寻访欧洲等等。歌剧《赵氏孤儿》作为国家大剧院2011年重点推出的原创剧目,突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尊崇的“大义”与“正气”,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一诺千金、舍生取义”的价值观。为了更好地传扬《赵氏孤儿》的精神气质,3月23日,《赵氏孤儿》剧组还特别组织邀请了香港理工大学、长沙湾天主教英文中学等校的200多名大中小学生,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观看了《赵氏孤儿》的彩排,让香港青少年近距离地欣赏到了内地优秀的原创剧目,了解了一出戏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赵氏孤儿》赴港演出也迅速成为香港广被关注的话题。一位在香港工作十几年的内地女士说:“这是我第一次现场看歌剧,是和几个好朋友一起相约来的。本来就听说这个故事很好看,电影拍得挺轰动,不知道歌剧演出来是什么样的,结果看了就发现比自己预期的精彩得多,很吸引人!最感动我的是,程婴,一个平民,舍弃自己的儿子去救赵家的遗孤!一个懦弱的人能有这个行为真让人特别感动,特别能够唤起大家心中的正义感和良知。当今社会特别缺少一些东西,就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一个香港大学生说:“剧情非常感人,音乐非常好。演员表演很投入,虽然我坐得很远,但也像是能看到他们的表情一样,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他们表达的情绪。印象最深刻的是程婴用自己的儿子去换赵氏孤儿的生命时,他其实能看到妻子的痛苦,仍然决定这么做,真的很伟大。为了正义和承诺,自己的骨肉也可以放弃,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放下呢?”一位年轻女士说:“赵武跟程婴相认的场景最感人,莫华伦的歌声很有感情,让人感动。我发觉用普通话唱歌剧给人感觉很不一样,很好听!乐队演奏得非常震撼,尤其把中西乐器放到一起,是很好的尝试,让我们体验到中西合璧后不同的感觉,很有创意。这个故事讲了古人的忠义,是很伟大的故事,多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现在香港人有很好的启示。”

《赵氏孤儿》从来是发人深省的,歌剧《赵氏孤儿》由于独特的歌唱性和娴熟的呈现方式,让“发人深省”抵达了新的高度。生在当下,无论香港人还是内地人,只要是中国人,都应该回望一下《赵氏孤儿》这样的戏剧,沐浴其间,反躬自省。这就是歌剧《赵氏孤儿》的意义。因此,要谢谢国家大剧院制作该剧,谢谢香港董氏慈善基金会、香港嘉华国际有限公司、香港歌剧院等单位给《赵氏孤儿》这样的机会。国家大剧院院长、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陈平亲自率领他的团队蹲守香港,为《赵氏孤儿》保驾护航。在香港,他收获了友谊、播下了情谊,他很累,但是,还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