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国家大剧院高级剧院管理人才培训奖学金”计划

为高级剧院管理人才荒解渴

中国文化报


  “国家大剧院高级剧院管理人才培训奖学金”计划的第一期项目——国家大剧院
  高级舞台技术与管理培训班现场。肖一/摄

(记者 胡芳)3月13日,国家大剧院高级舞台技术与管理培训班结束了第一阶段的学习,稍事休整后,将投入之后三个阶段的学习。

第一期项目分阶段进行

国家大剧院高级舞台技术与管理培训班是“国家大剧院高级剧院管理人才培训奖学金”计划的第一期项目。该计划通过国家大剧院与多家国际艺术机构合作,每期聘请多位国际、国内剧院管理领域行业专家,对通过选拔、甄选出的具有丰富剧院管理经验、专业技能优秀和发展潜力大、可塑性强的剧院管理人才进行培训,培训采用国际知名艺术机构的理论授课与实践观摩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范围涵盖剧目制作、演出运营、舞台技术、市场传播、剧院管理等演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第一期项目——高级舞台技术与管理培训班由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国家大剧院和英国皇家歌剧院共同举办,并得到了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的大力支持。培训班于2月29日开班,15名学员参加培训,其中8名学员经由国家大剧院内部选拔,另外7名学员通过全国性选拔推荐而产生,分别来自中央芭蕾舞团、国家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海大剧院、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西安音乐厅。英国国家技能学院的运营总监罗宾·奥德以及英国皇家歌剧院舞台管理高级总监赛门·凯驰波尔等担任培训教师。

整个培训为期30天,2月29日至3月13日是第一阶段,学习内容为舞台监督职责、舞美创作步骤、舞台管理、剧目研究、剧目管理、剧目准备、排练准备、排练、演出等。

第二阶段为4月5日至4月9日,除理论学习和舞台实习,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和副院长王争鸣将以“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运营模式”和“剧院功能与舞台技术管理”为题进行讲解;4月10日至4月19日是第三阶段,学员们将飞赴英国,在英国皇家歌剧院参与从排练厅到舞台的复杂制作管理内容的培训课程;4月23日,学员们将回到北京,获颁由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国家大剧院和英国皇家歌剧院共同认证的结业证书。

强强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介绍,奖学金计划是国家大剧院构筑表演艺术领域人才高地的又一战略性策划,着力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同时又熟知演出规律、具有国际高端视野的人才。“国家大剧院运营以来,我们从人才战略中受益良多,四年来,国家大剧院在业务发展、培养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很重要的一个战略就是拥有了学历较高、专业素质较高的年轻的技术队伍。”

人才是事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国家大剧院用2000万元建立了“国家大剧院高级剧院管理人才培训奖学金”,陈平表示,自2012年开始,“国家大剧院高级剧院管理人才培训奖学金”计划每年将举办1到3期培训班,预计今后五年内将培养300至400人的剧院管理人才,这将为国内剧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

国家大剧院拥有世界先进的舞台设备和技术管理经验,英国皇家歌剧院也有着丰富的舞台技术经验和成熟的管理模式,此次培训班正是国家大剧院和英国皇家歌剧院发挥双方在舞台技术管理方面领先优势的强强联合。

作为第一期项目的合作单位负责人,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对奖学金计划予以充分肯定和期望,“文化产业发展对高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该奖学金计划在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是在着力培养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同时又熟知演出规律、具有国际高端视野的人才方面,体现了国家大剧院作为演艺行业领军者的风范,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大剧院的胸怀、远见、社会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为整个演艺行业作出了表率。”

高级剧院管理人才严重短缺

“剧院的管理水平影响着演出质量,台上的灯光、音响、声音分贝控制,直接影响着节目表现,观众的观演礼仪和观演秩序也与管理水平高低休戚相关。演出时观众随便进出剧场、大声咳嗽、交谈,不仅是观众自身素质不高的问题,也是剧院的管理、引导和教育培训的问题。观众的观演秩序、礼仪会直接影响到台上的演出以及演出团体后续的演出计划。而观众观赏习惯和观赏文化的培养,跟剧院的服务、管理质量是直接相关的。”陈平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剧院管理水平与演出的关系,他提出,国家大剧院将结合培训班的开展,建立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高级剧院管理及舞台技术人才库”,内容包括教育背景、任职履历、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人才库将对国内剧院开放,为全国剧院管理人才的招聘、选拔和聘用提供支持。

“现在一线、二线城市的大剧院如雨后春笋,现有的剧院管理人员都供不应求,更别说高级剧院管理人才,供需矛盾非常大。”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争鸣表示,在高级剧院管理人才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奖学金计划大有可为。

关于这个让无数人艳羡的镀金计划的报名条件,王争鸣介绍:“本次培训班有三个报名条件:有剧院舞台技术管理从业经历;在单位做到一定职位;要有一定的英语水平。”

目前,英国皇家歌剧院老师的授课已基本结束。王争鸣透露,两位资深英国老师对学员的学习情况相当满意,因为专业人士和专业人士的对话比较顺畅,高手过招,一点就透。

带着问题学习理念 经验不能完全照搬

有机会接触到国家大剧院顶尖舞台大师及英国皇家歌剧院的舞台艺术大师,学员们都很兴奋,他们表示,此次的培训不再是纸上谈兵似的学习,除了能在国家大剧院这样一流的剧院学到更多的业内最前沿的知识、技能,培训班也给他们提供了横向交流的机会。

来自中央芭蕾舞团的祁劲松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杨鹏一致认为,培训班教授了英国皇家歌剧院积累了400年的完善的舞台管理经验,在平时的培训中难得一见。

“英国、美国、意大利是现在舞台监督的三大派系,正宗英美模式的源头就是英国皇家歌剧院的模式,是最正宗最严谨的。”国家大剧院演出部李根实说。

国家大剧院舞台技术部的吕平表示,培训班课程设置虽然与大学时期的内容相仿,但是英国皇家歌剧院建院历史悠久,规格很高,各套体系也完善,“课程比我想象中好很多。学的更多的是经营剧院的理念,怎样以一个专业剧院人的视角去思考。比如舞美的精准十分重要,舞美有一点错位,就会影响演员的走位以及导演的统筹,而课程就是要求我们从点滴做起,培养日常工作中的良好习惯。”

“培训班工作坊性质的授课方式很实用。”西安音乐厅的杨超说,“培训班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了国家大剧院和英国皇家歌剧院的构架。英国皇家歌剧院的人员配备、职位定位都很规范、合理,而国内的剧院建成时间比较短,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很多,但是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也不行。”

来自国家话剧院的陈晓南,平时接触的都是话剧舞台,这次也从英国皇家歌剧院的歌剧课程中取到“真经”,他表示,英国皇家歌剧院主要是做歌剧的,歌剧比话剧的舞台技术更复杂,把歌剧的舞台技术学精,话剧和戏曲自然触类旁通了。

作为本次培训班的班长,上海大剧院舞台技术部副经理王毅有着十几年的从业经验,“老师讲什么,学员们都能反应过来,因为不是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实践经验,虽然我们的实践不见得跟它十分吻合,但思路是接近的,我们会带着问题去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