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澄)由中国国家芭蕾舞团邀请法国芭蕾编导大师罗兰·佩蒂亲自赴京排演的芭蕾舞剧《卡门》和《阿莱城的姑娘》将于2月18日和19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2011年7月10日,罗兰·佩蒂大师与世长辞,因此这台演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大师的追忆与怀念。
在《卡门》中,朱妍、余波分别出演卡门和唐何塞;《阿莱城的姑娘》由王启敏、余波出演福维特和弗莱德。值得一提的是,在《阿莱城的姑娘》中担纲女一号的中芭首席舞者王启敏,不仅得到过罗兰·佩蒂大师的亲自指导,更曾得到过大师夫人芝芝的真传。芝芝因为耳疾不能乘坐飞机,因此能够得到她的亲自教学十分不易。当年王启敏跟随罗兰·佩蒂到法国演出时意外得到了这样的机会,被王启敏本人看作是受益终身的一次学习。
古典“李”论:美得让人揪心的《阿莱城姑娘》
听比才的《阿莱城的姑娘》组曲多年,却从不知道故事到底讲的是什么。幸亏中芭在2005年引进了法国编舞大师罗兰·佩蒂的这部舞剧以及他更年轻时的作品《卡门》,都是比才的音乐,又都是罗兰·佩蒂的舞蹈,让人可以同时领略两部罗兰·佩蒂用舞蹈来诠释的比才。
两部作品都创作于罗兰·佩蒂的年轻时代,《卡门》的表达非常外露,罗兰·佩蒂把西班牙式的强烈对比色彩和西班牙人外向奔放的性格展露无遗,由于毕加索参与了《卡门》的舞台视觉创作,更让《卡门》的视觉有了一种抽象的思考空间。该剧首演时,正是主演罗兰·佩蒂和他的妻子、他的灵感缪斯——芝芝·让梅尔柔情蜜意之时,两人天衣无缝的演出让这部融入情爱元素、探讨人类“性”和“苦难”主题的芭蕾舞剧惊艳伦敦和纽约。《纽约时报》一篇饱含赞誉的评论文章甚至直接以《性和更多的性》为题。一往无前的斗牛士却以丑角形象出现,是罗兰·佩蒂带给观众的意外惊喜。
就个人喜好而言,我更喜欢罗兰·佩蒂的《阿莱城的姑娘》。这部舞剧讲述了普罗旺斯的年轻人弗莱德在举行婚礼前夕,经历一番内心的挣扎,最终追随心爱的阿莱城姑娘而去——跳窗自杀的故事。舞台的布景使用了凡·高的《麦田》系列画境,带有强烈旋转感的凡·高式太阳暗示着男女主人公精神上的压抑和内心煎熬。
那段男主人公与未婚妻缠绵中却心恋着遥远的阿莱城姑娘的双人舞,未婚妻的苦闷、勇敢和弗莱德的纠结、两难,在一种被摧残的美中,煎熬着观众的心。伴随着比才悠扬、清淡的长笛曲,观众会对男女主人公的命运感到一种揪心的痛。我一直都对罗兰·佩蒂创作时那颗年轻又敏感的心而感到不可思议,他对开场时那群乡村年轻人群舞的表达充满了诗情画意,女孩子们手拉手双脚蹦跳着次第加入,有一种不可抑制的生命律动感。而那首脍炙人口热烈奔放的《法兰朵尔舞曲》,竟然被罗兰·佩蒂用在了弗莱德挣扎、疯狂、绝望直至最后跳窗追随阿莱城姑娘而去的大结局上。从来都以为这是一段乡村狂欢的舞曲,罗兰·佩蒂的使用,却是精确表达了主人公的心境,更把观众狂跳的心贴在了弗莱德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