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动态 > 资讯动态栏目 > 媒体视角 > 正文

“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启动暨院庆音乐会”首次尝试乐影互动

九台摄像机“抓拍”音乐会

北京日报

(记者 李红艳)12月26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随着激扬的《轻骑兵进行曲》奏响,“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启动暨院庆音乐会”拉开大幕,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正式上线。

名家呈现中外艺术精品

鲜花锦簇,华灯优雅,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一改往日的严肃面孔,处处充满节日的喜庆氛围,现场灯光根据曲目的变化,将蓝、绿、橙等不同色彩的光影投射到音乐厅墙壁上,观众如入梦幻之境。

音乐会由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指挥家陈佐湟执棒,并由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管弦乐团和国家大剧院合唱团的精彩演出开场。继而,在任鲁豫、春妮两位现场主持人的“穿针引线”之下,艺术家们轮番登台献艺。

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演奏了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以及沙汉昆的《牧歌》;钢琴演奏家孙颖迪带来了肖邦《辉煌大波兰舞曲》以及陈培勋《平湖秋月》;男高音歌唱家丁毅与女高音歌唱家么红分别唱响普契尼《今夜无人入睡》、《我爱你中国》……一曲又一曲的精彩演奏与演唱,让观众在庆典的气氛中体验着中外艺术精品的魅力。

LED大屏定格“小动作”

在欣赏艺术家们精湛表演的同时,观众的目光被矗立于合唱席之中的宽9米、高6.27米的大型高清LED大屏深深吸引。

台上与台下,现场共计9台摄像机全方位“抓拍”音乐会场景,并通过编导专业而熟练的切换,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大屏之上。指挥陈佐湟与乐手之间的眼神交流、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的琴弦轻动、双簧管演奏家不时高扬眉毛的可爱小动作……一个个生动的镜头被捕捉下来,瞬间定格,直抵眼帘,让音乐厅的每一位观众近距离观看了音乐家们的“一举一动”和“一颦一笑”。

这是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首次在音乐会演出中设置大型高清LED大屏。为了安放这一重量近1.5吨的“大家伙”,国家大剧院还专门拆除了三排座椅,确保其安全和理想的观赏角度。

大屏幕的“职责”不仅是现场视频再现,更重要的是让现场观众对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先睹为快。“NCPA音乐厅”、“排练现场”、“音乐虫聊天室”、“古典音乐赏析”,仅仅观看这四档栏目的片花剪接,很多观众心里关于音乐的“馋虫”就已被勾出来了。

“艺术新生儿”接受初检

当晚的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官方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国家大剧院官方微博,以及新华网、人民网等十余家网站,都进行了同步直播。而在国家大剧院网站古典音乐频道上进行直播,则算是对这个“新生儿”的初次“体检”。

网友们的留言透着一股子喜悦,“非常喜欢古典音乐,苦于国内的视频网站没有优秀资源,所以想听到高品质音乐的唯一途径就是拿着CD机听CD。现在有了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可以随时随地听古典音乐,真好!”“家父由于身体原因,去大剧院看演出很不方便。现在有了古典音乐频道,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大剧院的演出。这对老年观众来说真是个好消息。”

作为国内首家由艺术机构打造的专业音视频网络机构,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的上线,将国家大剧院的艺术平台推向了更广阔的空间。据悉,该频道未来还将开发手机电视、移动传媒等新媒体应用软件,实现高雅艺术普及传播全媒体覆盖,套用指挥大师帕沃·雅尔维的一句贺词,“古典音乐频道让古典变得流行,将世界优秀的古典音乐作品展示给中国观众,乃至全世界的古典乐迷。”

艺术,随手可得;艺术,随处可见。这也许不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