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伦兵)国家大剧院新版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于上周进行了首演,虽然与以往国家大剧院邀请世界优秀歌唱家担任歌剧主角不同的是,参加演出的外国歌唱家都是在洛林·马泽尔领导的卡尔斯顿艺术节涌现的年轻人,演出这部歌剧也显得有些生疏,但参加演出的中国歌唱家的精彩演唱却令人赞叹。能够在两个月时间内将两部罗西尼的歌剧《灰姑娘》和《塞维利亚理发师》搬上舞台,这也显现了国家大剧院对未来艺术发展的长远眼光。
在近年来相继上演了莫扎特、比才、威尔第、普契尼、多尼采蒂等作曲家的经典剧目后,10月20日成功首演的《灰姑娘》和此番上演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国家大剧院一连全新制作两部罗西尼经典歌剧,又一次为大剧院和她的观众们带来全新的景观与更多的期待。
迟到的罗西尼带来新奇
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是历史上世界歌剧舞台最受人瞩目的剧目,几乎每一家历史悠久的歌剧院都曾经推出过该剧无数的舞台版本,对于已经即将建院满四年的国家大剧院来说,《塞维利亚理发师》和作为一代歌剧宗师的罗西尼则多少有些姗姗来迟。
回顾历史,《塞维利亚理发师》在中国已经上演过两三次,无论是德国法兰克福歌剧院与中央歌剧院合作的《塞维利亚理发师》,还是2005年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带来的“小泽音乐塾”版的《塞维利亚理发师》,都曾给北京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罗西尼的歌剧近年来在国内上演的次数并不多,这与其高难度的演绎要求、严苛的角色选择不无关系。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陈佐湟就坦言:“应该说罗西尼的作品难度是很大的,在某种程度上比莫扎特的歌剧更难演绎。”
此前国家大剧院虽然已制作了包括威尔第、比才等多位西方经典作曲家剧目,光普契尼就上演了五部,但罗西尼的名字始终没有出现。直到从上个月的《灰姑娘》再到此次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国家大剧院让北京观众开始更多地了解罗西尼这一意大利歌剧的鼻祖式的人物和他更多的歌剧作品。
陈佐湟说:“大剧院今年连续推出了两部罗西尼的歌剧《灰姑娘》和《塞维利亚理发师》,而且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取得了全面的成功。指挥、导演、演员、乐队、合唱队等等,国家大剧院把这么多人的才华凝结在一起打造了这部作品,非常难得。”而从《灰姑娘》和《塞维利亚理发师》开始,人们看到国家歌剧院的艺术方向,不只是普契尼和威尔第,歌剧制作将会向中国观众介绍更多的作曲家、更多类型的歌剧作品。
中国歌唱家在此次演出中的表现也令人惊喜,曾参与演出过多部大剧院自制歌剧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上海歌剧院院长魏松说:“国内的歌唱家很难把字咬得非常准确,并且那么多快速的宣叙调也是极富挑战的。但是今晚这些歌唱家,尤其是中国的歌唱家比如廖昌永,在今晚的表现十分出色,田浩江的演绎也十分的漂亮!”
“多年等一戏”的窘境
被彻底改变
2010年,大剧院对意大利美声歌剧大师多尼采蒂的《爱之甘醇》进行了中国首演。2011年年底,罗西尼的《灰姑娘》和《塞维利亚理发师》的上演无疑又让一位古典歌剧重要作曲家的歌剧经典成为了大剧院的常备剧目。曾指挥大剧院原创歌剧《西施》的上海歌剧院艺术总监张国勇说:“一部部歌剧的上演不仅仅是艺术层面上的,更具有文化层面的意义。”
特意前来观看首演的著名影视演员王刚告诉记者:“《塞维利亚理发师》 中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我们中国的歌剧艺术家们的表演,我们平常总把‘文化交流’挂在嘴边上,而这部作品就是活生生的,极为有机水乳交融的,鲜活的文化交流 。”
对此,魏松也说:“中国的歌剧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繁荣,所以现阶段国际合作对歌剧的发展推动非常有益。”过去四年来,通过采取联合制作或邀请国际创作团队加盟等方式,大剧院不断推出优质的西方歌剧精品,持续性地与世界先进剧院接轨,同时一次次填补国内演出舞台上的剧目真空,以往北京舞台“多年等一戏”的窘境被彻底改变。
目前大剧院每年推出剧目不少于12部,其中西方经典剧目新制作占据三分之一,每年推出数量达三至四部,能保持如此鲜活旺盛的新剧目生产力,在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西方歌剧院都十分罕见,并且所推出的剧目都拥有着极高的创作水准和观众认可度,2008年的《图兰朵》,2009年的《艺术家生涯》,2010年的《茶花女》、《爱之甘醇》和《卡门》,2011年的《托斯卡》、《灰姑娘》、《塞维利亚理发师》,每一年这些剧目都可以称为北京乃至全国歌剧舞台上最亮丽的风景。
2011年的《茶花女》曾帮助大剧院歌剧制作登上新台阶,这次再次领衔大剧院新制作《塞维利亚理发师》的指挥大师马泽尔由衷地赞叹:“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歌剧快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欣赏这门艺术,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于此。由此可见中国拥有着一个非常良好的歌剧发展大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下与中国艺术家在一起合作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
2012年挑战瓦格纳
未来,大剧院将以持续的产量扩充本院的常备剧目,并且不断拓宽作品的风格和类型。据悉,2012年大剧院将向以瓦格纳为代表的德奥经典剧目发起挑战,《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赫然在列,而一部全新的威尔第歌剧《假面舞会》也将首次在中国上演。而意大利“美声歌剧三杰”中,罗西尼、多尼采蒂已被大剧院悉数收入囊中,目前只差贝利尼尚未浮出水面。大剧院为我们提供了想象空间,更多好戏还在后面。
随着新剧目的持续推出,剧院已有剧目未来也将继续周期性地上演。如果对于任何剧院来说,新剧目是考察艺术生产力和原创力的标尺,那么复排剧目的演出水准则是剧院艺术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如何让观众喜新不厌“旧”,是大剧院更多复演剧目所面临的挑战。
2011年,国家大剧院复演了包括《茶花女》、《卡门》、《爱之甘醇》、《弄臣》在内的多部歌剧,并且都获得了较好的演出效果,这与剧院邀请新鲜面孔加入、保持并提升演唱阵容的水平不无关系。里奥·努奇的大师级表现成为《弄臣》三度上演年年火爆的关键,新锐意大利男高音弗朗切斯科·梅利也通过他的迷人演唱确立了其在《爱之甘醇》中的地位。而在《卡门》中,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主角男高音乔瓦诺维奇的加盟也成为该剧首次复演的关键。
制作搭台,明星唱戏。有了精良的舞台制作,优秀的歌唱家阵容才是让旧有剧目焕发新活力的关键。同一版泽费莱利的《艺术家生涯》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25年之久,帕瓦罗蒂、多明戈等一代代明星歌手的亮相让一部老制作依然备受观众的追捧。诚然,国家大剧院没有一掷千金盲目效仿的必要,但这的确又是让复排剧目永保青春的妙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