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李澄)4月29日,世界级指挥大师郑明勋再次登台国家大剧院,带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震撼发声,为观众献上一场恢弘灿烂的交响音乐会,也为第五届“中国交响乐之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29日的音乐会中,郑明勋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演奏了中国作曲家周文中的管弦乐曲《花月正春风》和奥地利作曲大师布鲁克纳的《第七交响曲》。周文中1946年赴耶鲁攻读建筑而最终成为作曲家的经历堪称传奇。1954年,他的作品获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首演,后又由比特指挥柏林爱乐上演。此后,他与贝聿铭、赵无极被誉为华人“艺术三宝”。他的《花月正春风》写于1953年,是一首为管弦乐团编写的短回旋诗(以五行或七行的短迭句诗,迭句以开头的几个词组成),灵感来自南唐后主李煜的《望江南》,在对昔日浮华的追忆和对眼前萧瑟的感叹中,无限的伤感惆怅扑面而来。郑明勋以真挚的情感精准地为中国观众呈现了这部短小而精致的作品,声音的纹理和力度都被其调配得挥洒自如,让昔日中国交响瑰宝重放光华。布鲁克纳的《E大调第七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具有庄严的英雄性,引起灵魂的震颤。在末乐章中,众赞歌式的主题奠定了崇高激昂的情绪,极具凯旋之感,整个乐队在灿烂辉煌的齐奏中结束了全曲。
自4月8日开幕以来,“中国交响乐之春”的舞台上迎来了北京、上海、杭州、贵阳、沈阳、济南、西安、台湾等地的12支优秀交响乐团,在21天的时间里,各团围绕本届“中国交响乐记忆”的主题,献上了12场以中国管弦乐作品为主的音乐饕餮。在这一系列音乐会曲目中,既涵盖了广为流传的中国经典作品《瑶族舞曲》、《节日序曲》、《春节序曲》、《十面埋伏》、《梁祝》、《嘎达梅林》、《台湾舞曲》等,又呈现了《哀悼进行曲》、《行路难》、《海·帆·港》、《花月正春风》等近百年来弥足珍贵的中国交响乐遗珠,还有《炎黄风情》、《第四交响曲》、《灿烂中华》、《逝去的时光》等当代中国作曲家的杰作。在温暖乐声中,12支交响乐团带领观众一同追溯中国交响的创作足迹,致敬中国作曲家先驱,完成了一场中国交响乐的“寻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