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伦兵)4月8日国家大剧院将开始“中国交响乐之春”系列演出,由12支交响乐团演奏34部中国交响乐作品,从1916年萧友梅创作的《哀悼进行曲》到当代作曲家的创作,将展示中国交响乐创作的百年历史。
国家大剧院音乐总监、“中国交响乐之春”策划者、著名指挥家陈佐湟昨天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经过策划、寻找乐谱到让这些乐谱能够演出,我深深感到做这件事的历史责任,而国家大剧院正是应该带头做这件事。”
在这次演出的34部中国交响乐作品中,观众听到的大部分将是中国作曲家1966年以前创作的作品,其中很多作品是首次听到的。陈佐湟花费了大量精力寻找乐谱,核对每一个音节和节奏。陈佐湟说:“一些作品既没有声音留下,也没有演奏过。萧友梅的作品《哀悼进行曲》最早是为了悼念黄兴等革命者而写,是模仿贝多芬的创作手法。当年这首作品创作后正好孙中山先生逝世,于是,以管乐的版本演出过,但完整版没有演出过。还有些作品我们通过作曲者的亲戚和后代拿到了曲谱,在看乐谱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错误,手稿已经很模糊,甚至有一首作品的圆号乐段按照乐谱不能演奏,可以认定是一部没有演奏过的作品。这些作品如果今天还不演奏,他们就只是音乐史上的一句话。将来面对中国交响乐的历史我们会感到汗颜,所以,我说这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