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李飚:打击乐家不等于是打鼓的

北京日报

  (记者 王佳佳)“这是一个非洲的拇指琴,用手指拨拢发音,我觉得它会成世界级的乐器。”一段打击乐曲演奏中,响起一种特别的琴音,打击乐演奏家李飚忙解释道。李彪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刘小龙日前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给近百位乐迷带来了一场特别的音乐沙龙。他精心选取了三首来自他新专辑的打击乐曲——浓郁非洲风格的《祭典》、巴洛克风的维瓦尔第《D大调协奏曲》、充满西域风情的《塔克拉玛干》,他一边播放,一边耐心地讲解乐曲中所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李飚笑称,当前很多人对打击乐存在一些误解,“当我和有些人说我是从事打击乐工作的时候,他们都认为我是个鼓手。其实,打击乐的涵盖范围大得多。”他也一直为推广打击乐而努力着。尽管身体抱恙,声音有些沙哑,可他还是和现场观众聊了两个多小时,“对我来说,观众只分为两种——知道打击乐的和不知道打击乐的。作为音乐家,我有责任把我们的音乐介绍给所有人。”李飚享受和乐迷分享的过程:“听唱片只能感受到音乐的本身,像制作音乐的背景、过程等信息是了解不到的。我想让大家更了解打击乐制作背后的故事。”

  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张蒙很喜欢这堂“大师公开课”,“平时听音乐会、听唱片,常常遇到不懂的地方——这个乐器是什么,这段想表达怎样的感情?这次能近距离听李飚老师给我们讲,很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