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李澄)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金湘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23日23时21分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享年80岁。金老猝然离世,距离他最后一部歌剧《日出》在国家大剧院的首演刚半年,很多观众还清楚地记得首演结束时金湘老先生登台谢幕的那句感慨:终于觉得自己是个作曲家了!昨天,中国音乐学院发布了讣告,金湘老先生的遗体告别式定于12月29日上午10时,在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金湘的音乐实践广泛而丰富,在近60年的音乐生涯中,其活动涉及音乐创作、音乐指挥、音乐评论、音乐教育等各个领域,共有100余部作品问世。代表作有歌剧《原野》、《日出》,交响大合唱《金陵祭》等。
李稻川:如果可能,他还想干一把
在采访时,金湘的妻子李稻川说:“1957年他被划为右派,只有22岁的他没有老师愿意带,他就利用这个时间在图书馆拼命读总谱,有人问他‘你的老师是谁?’他就说:‘我的老师是贝多芬、柴科夫斯基、斯特拉文斯基、瓦格纳……’”李稻川说金湘回到北京后,重回音乐学院学配器、学指挥,与时间赛跑。说到今年在大剧院歌剧节上首演的《日出》,李稻川介绍说,金湘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初写过一部音乐剧《日出》,但演过一次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上演。这次国家大剧院委约创作歌剧,最终就选定了《日出》。他今年创作完成后,已经病得很厉害,只能由他的一位研究生配器,大家都怕他扛不到首演,但首演那天他去了,穿了一身红色衣服,结束时还上了台。“他的那句话听得让人落泪,‘第一次感觉到我是一个作曲家!’他还鼓足勇气说:‘如果可能,我还想干一把!’他对我说:‘现在我真是弄明白了一部歌剧该怎么写。如果再写一部歌剧,我会写得很快。我搞明白了,但是我没有时间了。’”
李六乙:创作中他没有自我,只有艺术
“12月初去医院看他,说了两句话,一句是:‘救救我!’第二句是:‘不要讲空话!我要工作!’他想活啊!他要活的愿望非常强烈。他有很多东西还没写,很多事情还想做。一直就没有实现,他从《原野》开始就对时间的概念非常重视,抓紧时间抓紧时间。我从一开始就对他说:‘这是我们合作的第二部作品,《雷雨》是第三部作品。’”李六乙介绍说,“我们合作的第一部是《原野》,是三年前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金湘认为那次是最好的一个《原野》版本,是他想要的,所以也才有了这个第二次合作,《日出》他是坚决要求我来导演。这几年当中,他也还有好几个题材在考虑,比如《李慧娘》,但最终实现的是《日出》。我觉得荣幸的是,老头子完全信任我,不计较年龄辈分名望高低,他很单纯,很纯洁。创作当中没有自我,只有艺术。”在《日出》音乐合成前,金湘在医院的情况非常危险,但只要把联排的录像带给他看,他就特别开心,结果两天后就出院了。
高佳佳:他的音乐从开始就和人的情感联在一起
金湘老师的作品涉猎很广,但他最重要的创作是歌剧,他的歌剧《原野》是开创了中国歌剧里程碑式的一部作品。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高佳佳说:“他人和音乐一样,是率真的人,有什么就说什么。他对学生是一片的爱心,没有学生怕他、不喜欢他。他的真诚跟他的音乐一样。有这种真诚,他写出来的音乐也就是很真诚的。一个作曲家,尤其是在高校,很容易忽视大众。但金湘的音乐从一开始就和人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是感动着自己,再去感动别人。他的音乐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美感,所以,他在音乐会节目册上写的致辞说,‘音乐是生命的希望,音乐是生命的延续’。这两句话大家都在传,他说得非常的美,对音乐的评价非常的神圣,也是他发自内心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