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夏至)门头沟斋堂镇的乡亲们昨天开了眼界:镇上的柏峪文化剧场里来了一群艺术家,打头的是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他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青年演奏家们一起在这里上演了一场古典乐音乐会。在家门口欣赏到古典乐演出,还是有名的大腕儿来献艺,对村民们来说这可是头一遭。这是国家大剧院第七届五月音乐节的首场公益演出,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高雅乐音将飘到京城许多角落。
说起来,斋堂镇是个和文化很有渊源的地方,这里是地方戏曲“燕歌戏”之乡,此次演出所在的文化剧场,平时最常上演的就是戏曲节目。艺术家们结合当地特色,来了一场中西合璧的演出。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之《春》,灵动跳跃的音符,仿佛让村中的一砖一瓦都有了鲜活的生命;《良宵》《茉莉花》《梁祝》等民族作品,则让大家觉得亲切动人。主持人穿针引线的解说,乡亲们慢慢发现,古典乐其实没那么高不可攀,也没有想象中的枯燥;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经典旋律响起时,立即引起全场观众的共鸣,将演出推向高潮。
乡亲们并不知道,虽然这次在家门口看的是一场公益演出,但艺术家和国家大剧院的工作人员在幕后没少下功夫,从演出形式到曲目选择再到场地安排,每个环节都严把质量关,就是为了能够让大家体验到一流的艺术享受。就拿这次到斋堂镇演出的吕思清来说,作为五月音乐节的常客,他不仅会在本届音乐节期间参与多场演出,还出任了音乐节的艺术总监,为接下来的演出安排出谋划策。
提起这些年对五月音乐节的印象,吕思清感慨良多。在他的印象中,自从三年前五月音乐节推出公益演出活动,让古典乐走出大剧院,走到市民身边,这一公益演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广泛。“‘走出去’就好比伸出双手邀请大家,对于推广古典乐起到了特别好的示范作用。”吕思清认为,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认识古典乐之美,使得这一高雅艺术在中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据了解,此次大剧院五月音乐节的公益演出将持续到5月22日。京城的博物馆、医院、社区、使馆、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甚至是地铁站和公交车站,都将成为古典乐的舞台,陈萨、柯林·克里、朱亦兵等多位中外艺术家,也都将加入到推广古典乐的阵营中来,为市民送上一份又一份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