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阿依达》:大剧院的聪明选择

北京晨报

  (首席记者 李澄)上周六,国家大剧院开年大戏威尔第歌剧《阿依达》首演的场面,简直就像是一个盛大的庆典,78岁的祖宾·梅塔开场、两个幕间走进乐池探出头来向观众致意,都会迎来全场观众像欢迎国王一样的欢呼,人们已经把他与《阿依达》画上了等号——梅塔=《阿依达》。  

  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兴奋得就像是过节,尽管已经接近公交收车时间,但还没有看到梅塔最后一个登台谢幕,竟然没有一个观众为赶车匆忙退场。当然,也有人的兴奋点不是在舞台上,在地铁里,一位大剧院合唱团的指挥助理正在用手机与同行兴奋交流,他一个晚上都在乐池里盯着祖宾·梅塔,“完全背谱指挥……了然于胸的精确……”

  那天晚上的《阿依达》首演一票难求,“拿着多少钱都买不到票!”大剧院场务部的人念叨着……我们不多的几家媒体也只能坐在加座上观看。

  《阿依达》从来都是要看制作的,今天看来,大剧院的选择显然是合情合理的,“看过大剧院版《阿依达》,你们到世界上看任何版本都会失望的。”祖宾·梅塔的解读最精辟!

  大剧院版《阿依达》的制作应该算是一个总结了世界上众多版本,优化出来的一个大制作。我喜欢导演开场以一种电影化的舞台视觉,把一个亦幻亦真的遥远故事,渐渐拉到观众面前开始“真实”呈现,又在最后以地下深处阿依达与爱人优美的歌声飘荡在今世沙漠上空结束,他的构思和寓意足以令在场的观众心驰神往。

  “凯旋”场景从来都是《阿依达》大制作的核心,看过多个名版的录像,但我觉得大剧院版其实更写意,虽然天幕远景是燃烧的战火,但那三艘跑着轮子的古埃及华舟,让埃及人的“凯旋”看上去更像是现代社会的“花车大游行”,“凯旋大合唱”中间有一段舞蹈音乐,一般来讲都是埃及女孩们的舞蹈,而大剧院版变成了埃及人欢乐活报剧式的“埃塞俄比亚战俘舞”。我尤其喜欢二幕开场公主期待婚礼的场景处理,导演米凯利让惯常的公主沐浴、畅想幸福生活的“成人化”场景,变成了女孩子们的欢歌乐舞,而10位校尉胡同小学的小姑娘簇拥着公主登场,更是给人一种春风荡漾的清纯气息,应该看作是大剧院版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