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和璐璐)历经八轮九十余场打磨历练的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王府井》将于春节前夕迎来“百场”演出。此次复排,张光北、王继世、战卫华、王劲松、丛林、王刚、白荟等“黄金阵容”将再度聚首,于2月4日至16日连演13场。
2015年的“王府井”金街迎来了百岁华诞,而在距王府井不远处的国家大剧院,其原创话剧《王府井》则将为观众有声有色地解读这条大街的历史与文化,沿着王府井大街百年来兴衰发展的足迹勾画出老北京商人的精神肖像。由郑天玮编剧、任鸣执导的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王府井》,全景展现了王府井这条“金街”的兴衰沉浮。
春节前夕,国家大剧院大型原创话剧《王府井》将重磅归来,并将于2月12日迎来其第一百场演出。
导演任鸣说:“《王府井》是一部为北京人‘正名’的戏。”这部剧颠覆了以往提笼架鸟的北京大爷形象,而是在恢弘历史构成的厚重底色下,致力于塑造沉浮于历史中的“人”。这其中,有王公贵族、有豪商巨贾,有三教九流、也有贩夫走卒。
这一部恢弘震撼的百姓史诗,在《王府井》四年来的热演中,不仅积累了业内的极佳口碑,更不乏来自五湖四海观众的真情评述,之前该剧还曾赴宝岛台湾演出,剧中京腔京韵的台词,舞台上老北京的牌楼店铺引起了台湾老人的思乡之情,很多人看完之后激动不已。
老北京观众秦师傅一家五口人一起买票看了这部话剧:“我们家世世代代生活在王府井大街旁,今天,话剧中浓郁的京腔京韵在生活中已经不常见,在戏里让我们倍感亲切,‘王府井人’坚忍不拔、刚毅坚强的精神又让我热泪盈眶,这显然就是我们身边的故事,是北京城最真切的声音。”此外,王府井大街上的商家也纷纷来到剧院观看演出,其中老字号仙源食品公司的刘经理在观剧后不禁感慨:“历经百年,历经风雨,这是所有中华老字号的集体记忆。‘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老字号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凭的就是良心,凭的就是剧中匾爷所说的‘重德轻利’。老字号走到今天,更应该如此,今天的食品行业屡屡出现问题,关键就在没有把‘德’守好。《王府井》不但令人感动,更是发人深思。”
■创作背景 “为北京人勾勒一幅精神肖像”
国家大剧院作为首都北京的重要文化地标,院长陈平一直怀有一个梦想:为北京人写一部大戏,展现北京人深厚的精神底蕴与豪迈的民族气节。这群皇城脚下的黎民百姓其实不仅仅直爽与热情,更讲究胸怀与气度,重视气节与大义。陈平院长希望通过这部戏为北京人勾勒一幅精神的肖像。王府井作为“金街”,浓缩了百年的沧桑变幻,更承载了北京人厚重的精神。这条不寻常的金街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部戏的有力载体。剧中,王府井已不仅仅是现实中的那条老街,更是一种精神内核的象征,这种精神内核正是勤劳、激情、坚忍、包容、乐观的北京人精神。
《王府井》一剧跨越了1910年至2010年一百年的历史,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将句点截止在了解放前的1948年。全剧以帽店“禄顶鸿”的悲欢离合、动荡变迁为主线,折射着王府井的辛酸过往、倾诉着北京城的风云变幻,将带领观众深入到历史情境之中,走进北京的街、北京的人、北京的事、北京的韵。








